中国网11月30日讯(记者 彭瑶) 今日“赋能·网生代”2018中国青少年网络素养研讨会在京举办,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青少年网络素养绿皮书(2017)》(以下简称《绿皮书》)同期发布。《绿皮书》中提出,我国青少年网络素养总体得分不高,提升其网络素养必须“赋权”与“赋能”相结合。

青少年网络素养水平总体不高

《绿皮书》为了解青少年网络素养现状,采用整群抽样调查的方式,以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34个城市、57所中学的7044位青少年为样本,把青少年网络素养分为“上网注意力管理”“网络信息搜索与利用”“网络信息分析与评价”“网络印象管理”“自我信息控制”五个维度。

调查发现,我国青少年网络素养总体得分不高,青少年网络素养平均得分为3.55分(满分5分),网络素养水平总体上处于及格线以上,有待进一步提升。

数据显示,随着年级提升,青少年的网络信息分析和评价能力显著提高。且随着学习成绩的提高,青少年的整体网络素养也显著提高。

东部地区青少年网络素养水平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一线城市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水平最高。上网注意力管理和自我信息控制方面,女性青少年优于男性;网上信息搜索与利用、网络信息分析与评价、网络印象管理方面,男性青少年优于女性。在家庭因素中,上网设备数量、与父母亲密程度、与父母讨论频率对青少年网络素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学校因素中,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教师使用多媒体的频率与青少年网络素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提升网络素养要“赋权”和“赋能”结合

《绿皮书》认为,青少年作为网络原住民,提升其网络素养必须“赋权”与“赋能”相结合,要赋予青少年在实践中提升自我发展的权利,尊重青少年的自由精神和探究本能,还要注重能力构建教育,使青少年利用网络发展为“智慧网络人”。

《绿皮书》提出,要在全社会实施青少年网络素养个人能力提升计划,为青少年构建网络学习社区,让青少年学会安全、健康地使用互联网,提高网络信息分析与评价能力;要实施青少年家庭网络素养教育计划,鼓励家长提高自身网络素养水平,注重沟通,善于发现青少年使用网络的问题,从而引导青少年安全上网,识别垃圾信息,正确参与网络互动,文明上网,提升青少年网络信息分析与评价能力;学校要改善课程设置、加强教师培训、发挥社会大课堂育人的作用,构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系统。

开通网络素养公益咨询热线 设立公益教育基金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新闻与传媒研究中心提出,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要完善一个适用于青少年网络素养水平衡量的测评体系;研发一本适合青少年网络素养培养的指导和干预手册;研制一册关于青少年网络素养培养的家长行动指南;开通一部青少年网络素养公益咨询热线(010-58805893);设立一项青少年网络素养公益教育基金;每年发布一次青少年网络素养报告。

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青少年媒介素养实践基地揭牌,正式落地北京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北京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校长白计明表示,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以学校为一线,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网络素养实验基地的建设,通过专家讲座、课程指导、媒体考察、媒介素养监测与干预及家长课堂等多元方式,深度推进青少年学生网络素养的提升,让孩子们能够在互联网时代健康成长、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