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七届年会暨海归创新创业广州峰会举办。图为开幕式现场 中国网记者 王月博摄

11月29日,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七届年会暨海归创新创业广州峰会举办。图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药学院名誉院长陈新滋发表演讲。中国网记者 王月博摄

中国网广州11月29日讯 (记者戚易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来说,人才也是成败的关键。在欧美同学会第七届年会暨海归创新创业广州峰会上,积极主动吸纳海归人才,推动大湾区创新发展,成为与会嘉宾热议的话题。

作为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粤港澳大湾区将引入人才放在了突出位置。全面聚集人才,不断完善“用得好、留得住”全球高端人才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对于旨在打造国际一流湾区的粤港澳大湾区来说至关重要。

“海归人才通常掌握着先进的技术,携带着强大的创新力量。他们回国参与建设,对提升我国的科研能力帮助很大。”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药学院名誉院长陈新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积极引进全球创新人才,形成海外人才和本土人才的优势互补,能大幅度加速大湾区的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全球人才高地具有很好的支撑和基础。据陈新滋介绍,粤港澳大湾区拥有5所世界排名(QS)前100位的大学,教育科研资源丰富。此外,在市场经济活跃程度、法治与营商环境、企业技术创新前沿性等方面,粤港澳大湾区也具有比国内其他城市群更明显的优势。

陈新滋说,为吸引海归团队回国创业,广东省切实做出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例如,广州市今年出台的“红棉计划”,对入选项目给予资金扶持、融资渠道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税收优惠等创新创业全链条政策支持。“优惠政策重点涉及了信息技术、生物科技和人工智能,这三大产业领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前进的脚步会越来越快。”

引进全球优秀人才本身并非目的,而是推动创新发展的手段。用得好、留得住全球创新人才,才能更好地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认为,要真正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还要从更高层面进行国际人才自由港的顶层设计,加速人才要素在大湾区的自由流动,形成对接国际的科研创业环境,加快完善人才发展政策体系。

陈十一建议,要探索境外高端人才税收优惠政策,重点建立健全住房、子女入学、养老、医疗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政策措施,注重运用法治化市场化方式协调解决发展问题。 

“还要充分发挥高校、高新技术企业、高端服务业的创新人才蓄水池的功能,在优化人才引进政策的同时,推动产学研结合,打造高水平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让世界英才真正扎根中国大地。” 陈十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