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凤玲代表参加中国妇女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受访对象供图

中国网北京11月2日讯(记者 李智)“我从小就想当一名记者,觉得名字出现在报纸上是非常光荣的事情。如今我已是一名从业19年的新闻工作者,一直专注于关注妇女儿童的权益保障,”首次参会的河南籍代表郑凤玲在与记者谈起妇女儿童时,神情认真,嘴角却挂着笑容。

10月30日至11月2日,中国妇女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1637名中国妇女十二大代表和来自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79名特邀代表出席会议。

就职于《洛阳晚报》的郑凤玲就是她们当中的一员。经过四天的会议,她听到了更多妇女代表的声音,“尤其是一些在国际上也有影响力的女性,比如邓亚萍代表,刘洋代表等,她们是我们的榜样。与各位妇女代表的交流,也让我对妇联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觉得妇联工作更加有章可循。”

来自女性新闻工作者的爱心力量

1999年,郑凤玲踏入了媒体行业,成为一名专跑工青妇口的记者。“我刚毕业时参加报社的‘春蕾计划’报道,关注贫困儿童。当时采访过一个女童,她说家里只有她一个‘囫囵人’(河南话,意为完全健康的人),她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这个女童说着家里的情况,眼泪涌出,被报社的记者抓拍了下来,做了一个整版的报道。”

郑凤玲回忆,这篇报道的反响特别大,在那个年代,社会给女童资助了几千块钱,“当时我就觉得记者的力量其实是很大的,可以引起社会的关注。记者站在这样的平台上,更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

多年来,她也一直践行着这样的信念,不仅自己帮助他人,还借助新闻媒体发动更多社会的力量去保障妇女儿童的权益。郑凤玲认为,给需要帮助的儿童捐助食品、衣物等很简单,但关注心理上的缺失却更加重要。

“前些年我们去新安县采访,遇到了一个父母不在身边的小男孩,只有奶奶照顾他,他自始至终都低头驼背。当我用手拍拍这个孩子的时候,他甚至瑟缩了起来,整个人非常自卑,”郑凤玲告诉记者,自己也是一名母亲,也有一个儿子,她知道这个孩子需要的是关爱。

她想,如果有一个母亲的角色去给予这些儿童以安慰,跟他们建立情感联系,价值和意义将远远高于一身新衣服,一些糖果。

郑凤玲和同事们收集了洛阳各个县区需要帮助的孩子的情况,刊登在报纸上,号召爱心妈妈和爱心爸爸行动起来。她自己也资助了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女孩,“刚开始小朋友总是低着头,闷闷的,不是那种十分会讨巧的孩子。两年多来,她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来到我家里,跟我的孩子相处融洽,但始终没有喊过我妈妈或者阿姨。”

郑凤玲后来才知道女孩在刚出生几个月的时候,亲生母亲就离开了她,“所以她会说,我没有妈妈,我不知道怎么喊妈妈。我非常心疼,也更加疼爱这个孩子。今年中秋节的时候,孩子给我发微信,主动说‘妈中秋快乐’。我一瞬间感动得想流泪,孩子是不会说假话的,说明她认可我了,我也更加明白自己做这些事情的意义。”

农村妇女也应拥有“精彩人生”

在与记者交谈的过程中,郑凤玲仍然手握《中国妇女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她在报告上很多位置都做了标记。

“我仔细学习了报告,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亮点,一个是用榜样力量激励妇女,持续开展三八红旗手、优秀成功女性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巡讲活动;另一个是让维权和服务在妇女身边更加温暖。推动‘精彩人生女性终身学习计划’向更广领域拓展。”

在郑凤玲看来,“精彩人生”是广义的。不仅仅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农村妇女也应当拥有“精彩人生”,“这些群体散落在基层,从她们的身体健康到精神生活、教育子女等,都需要有人指导。”

作为一名全国妇女十二大代表,她最想关注的是农村妇女的素质提高问题,并认为应当从“再教育”上帮助她们。“我是洛阳市家庭教育讲师团的名誉团长,家庭教育讲师团去年在全市九个县区开展了586场讲座。我们让讲师更多地到农村去。让农村妇女们接受更多的再教育,也会对下一代的教育产生影响。我们还想往农村送一些杂志,在现有条件之上,提高他们的素质。”

郑凤玲不仅是“河南好记者讲好故事”获奖者,还是“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她所在的《洛阳晚报》于2016年成立洛报爱心帮扶中心。当年,共为134名贫困学子发放42万助学金;2017年,为128名贫困学子发放42.8万助学金;2018年,为125名贫困学子发放了55.77万助学金。截至目前,洛报爱心帮扶中心已累计帮扶学子387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