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开幕式

 

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论坛上的讲话

 

(2018年10月25日)

 

蔡武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会理事长


 

文化是人类独有的创造成果,是全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的总和,也是全部历史经验和未来梦想的总和。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中,在科技革命和新技术条件下,通过产业发展促进文化的互信、交流、融合,对推动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标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文化产业从萌芽破土,到枝繁叶茂,再到开花结果的40周年,进入新时代,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一批文化企业和品牌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据统计,自2012年至2017年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呈逐年上升趋势,从1.8万亿元增加到近3.5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从2012年的3.48%增加到2017年的4.2%。文化艺术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但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也正在成为推动就业和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文化艺术创意产业本身,经历了从粗放型、数量型发展向质量、效益型发展的过程。经过多年的人才、技术、资金积累,文化产业已经具备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条件。就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在这里提出三点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是坚持以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民族的根脉,是精神的基因。当代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要坚守“内容为王”,就是必须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而这种传承,不是简单拷贝,不是形式复古,而应该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我在担任文化部部长期间,积极推动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申报了“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项目,在2014年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这个项目申报的依据就是文化的开放、融合、创新,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经济技术的交流合作。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这既是对千年文明史的延续,也是对人类建设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卓越贡献。在新时代,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新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提炼出来,展示出去,以弘扬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己任,为使命,为担当。

 

二是以城市为基础,促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文化是多元复合的,与其他产业相比,文化产业的附着力更强,融合性更高。实践证明,哪个产业与文化相结合,哪个产业就更有可能获得突破性发展,并孕育出新文化产品和文化业态。前不久,新增长理论的主要建立者之一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荣获了201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新增长理论认为城市在知识经济增长中扮演了决定性角色,而文化艺术正是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在一个多族群集居、多元文化氛围浓厚的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如视觉艺术、时装等,更易生存发展和壮大。北京提出建设全国文化中心,一个是发挥首都在知识经济增长中的决定性作用,一个是发挥北京文化艺术资源富集,对促进城市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以来,相关部门先后制定了文化与科技、文化与旅游、文化与金融、文化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在原文化部和国家旅游总局的基础上组建了新的文化和旅游部,这是党和国家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将释放出巨大的市场需求,给文化产业带来实现跨越发展的机遇。《旧五代史》上有一句名言:“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谁能够率先认识到文化艺术可以有效提升社会生产力和收入水平,能够率先推出高附加值的文化旅游产品,谁就能抢占市场的高点,在激烈竞争中取得领先优势。当然,文旅融合不是简单地展示文化,而是在保护好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创新活文化。近段时间以来,全球经济面临着单边主义带来的新困难,中国的企业家们也在积极寻求应对挑战的良方,我想给在座的企业家提一条建议:在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的过程中,文化产业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三是大力激发文化领域创新创造的活力。18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社会先后发生了三次工业革命,新创造的物质财富比人类有史以来所创造的总和还要多得多,也深刻地改变人类的精神世界。进入新世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机器人技术、量子信息技术、虚拟现实和生物技术为主的全新技术革命,从根本上实现了发展方式的转变,为经济增长带来了新动能。文化产业发展要跟上这一步伐,就必须加快创新的脚步,提升创造的能力。在国家层面,要形成支持文化创新创造的体制机制,提前谋划好制度方面的顶层设计,重点是要着力培育和发展文化市场主体,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扶持文化消费场所建设;要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布局,对接“互联网+”战略,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等科技成果,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移动多媒体、网络视听、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推动文化产业与教育、旅游、体育、城市建设、平面设计及新型制造业深度融合。在社会层面要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要优化人才成长的环境,着力发现和培养开拓型人才、开创性人才,特别是具有跨学科发展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的名家大师,形成一支宏大的文化艺术人才队伍。

 

女士们,先生们:中国已经走向了新时代,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脚踏着经历过五千年文明史的大地,依靠着十三亿奋发有为的人民,坚定信心,鼓起勇气,相信自己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扎实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在民族复兴大业中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