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一带一路”新机遇,中俄关系新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发表五周年学术研讨会举行。中国网记者 张艳玲 摄

中国网9月28日讯(记者 张艳玲)“一带一路”新机遇,中俄关系新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发表五周年学术研讨会今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一带一路”倡议5年来,已从最初的构想逐步变为沿线众多国家广泛参与的区域合作新架构,结出了丰硕成果。目前,中国已与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共建100多个“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核心理念被纳入联合国、上合组织等重要国际机制成果文件。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贺耀敏表示,“一带一路”将对沿线国家产生积极影响。中俄合作具有划时代意义。他希望中国人民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要在人才培养、聚集专家智慧方面作出更大贡献。

外交部欧亚司参赞常旭红表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超5万亿美元,是25个沿线国家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超过700亿美元。实践证明,“一带一路”顺应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是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和文明之路。

作为中国最大邻国和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俄罗斯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支持者和重要参与者,也是关键的合作伙伴,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建设合作中取得重要进展。双方经贸合作连续攀升。

“今年前8个月,中俄双边贸易额达675亿美元,同比增长25.8%,全年有望达1000亿美元。”常旭红说。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杨晓春表示,“一带一路”建设注重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5年来,人文交流搭建桥梁,教育合作稳步发展。中俄教育交流不断深入,人文合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中国和俄罗斯学生到对方国家留学。双方人文领域合作交流机制日臻完善,一大批项目落地生根。

2017年,来自沿线国家留学生达30多万人,赴沿线国家留学的人数6万多人。俄罗斯联邦驻华使馆一等秘书、俄罗斯联邦教科部驻华代表伊戈尔·波兹尼亚科夫说:“目前,1.8万俄罗斯学生在中国留学,3万多中国学生在俄罗斯留学。”

教育部国际司欧亚处处长刘剑青表示,“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合作,使得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水平发展进入了全新阶段,两国各领域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人文交流与合作亮点纷呈。

中国人民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是在中俄人文交流机制框架内,在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中俄双方主席的共同见证下,创立的国别区域研究机构。中心成立三年来,顺应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大势,广泛汇集了中俄两国顶尖的专家学者智慧,凝聚了中俄双方扩大交流合作的共识,在加强中俄关系的战略研究、促进人文社会科学联合研究、联合培养人才、传播中俄两国传统与当代文化、深化两国人文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中俄两国人文交流合作的品牌。

刘剑青希望,中国人民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加强高端智库合作,产出更多具有时代价值和能够切实发挥作用的成果,为促进中俄人文领域合作以及“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做出更大贡献。

如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杨晓春建议,要加强研究,注重将人文交流理念贯穿到对外交往各方面,努力建立和完善高校参与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体制机制;全面提高信息化工作水平,提升人文交流的传播力,继续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教育合作,加强与俄罗斯及周边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