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新闻9月18日讯 (记者欧阳啸鸿)28年前,改革开放进行到第12个年头,党中央和国务院做出重大决策,设立上海浦东新区。28年过去,从曾经“宁要浦西一间房,不要浦东一张床”,到如今车水马龙,高楼林立,浦东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发展的传奇。

 

敢闯敢试 众多“第一”诞生

 

2010年,习近平在上海浦东调研时曾说:“浦东发展的意义在于窗口作用、示范意义,在于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在于排头兵的作用。”

 

“敢闯敢试、先行先试”正是浦东高速发展的真实写照。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说,“28年来,浦东通过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为全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了新路、积累了经验。”

 

在这样的发展思路下,浦东的发展走上了高速路。1992年,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第一家中外合资大型商业零售企业开业;1995年,第一家外资银行上海分行开张……

 

此后,第一家外资参股银行、第一家中外合资基金、第一家中外合资展览中心纷至沓来。

 

抓住机遇 坚持改革促开放

 

28年来,浦东的经济总量从1990年的60亿元跃升到2017年的9651亿元,年均增长15.1%,巨大的成就离不开中央对于浦东开发的各项政策支持,同时也是浦东抓住发展机遇,坚持开放的结果。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浦东通过人员东进、机构东进等措施,化危机为机遇,加快浦东功能开发进程,激发了金融、贸易和新兴制造业的活力,成功克服了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

 

此后,通过我国加入WTO、成功举办世博会等一系列重大机遇,浦东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率先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在全国先行先试。

 

这一时期的浦东,改革开放全面发力,核心功能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上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上海市粮油交易所等要素市场,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等金融机构,西门子、汤臣等著名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以及上汽集团、宝钢集团等国内大企业集团总部,相继入驻浦东新区。

 

制度创新 激发发展动力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宣布成立,这个位于浦东面积仅仅28.78平方公里的地方,使得世界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到了浦东。在这里,开放倒逼改革、制度创新倒逼深化改革。

 

“制度创新极大地激发了市场创新活力和经济发展动力。”翁祖亮表示,近五年来,浦东抓紧制度创新这个核心,探索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形成了一批基础性制度和核心制度创新。

 

五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累计有127个创新事项以及“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全市复制推广,发挥了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截至今年6月底,上海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55524户,是前20年同一区域设立企业数的1.5倍。

 

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改革、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证照分离”改革、创立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体系……

 

一些列的制度改革,都在传递一个信号:浦东将把改革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