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国界医生在南苏丹阿哥克的医院里工作,助产士正在照顾新生儿。这是方圆80公里唯一的医院,很多人要走路一两天来到医院问诊。
中国网新闻9月3日讯 (记者 李智 实习记者 李东元)近日,“纪录中国”传播工程项目《医道无界》热播,该片讲述自1963年中国派出第一支援非医疗队,55年来医疗援助非洲的付出和成果。
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期间,曾作为“无国界医生”项目参与者赴南苏丹进行医疗救助工作的乌鲁木齐麻醉科医生李雪峰,在接受本网记者专访时讲述了他的医疗援非经历。
80后的李雪峰目前在中国新疆的医院工作。“‘无国界医生’是国际医疗人道救援组织,工作在72个国家展开,其中最大的一个项目就是南苏丹。我在今年5月到7月,去的是在阿哥克的救援项目,整个镇子大概有20万人,只有我们这间医院提供外科手术,”李雪峰告诉记者,“我们的所有医疗服务都是免费的,包括营养不良、母婴保健、外科手术、结核病和艾滋病的治疗等。”
李雪峰医生在南苏丹。
他主要在手术室里工作,每天大约参与11台手术的麻醉工作,接触因为不同情况受伤的病人,李雪峰说,“有时候也会有被毒蛇咬了的病人送进来治疗,我还要去急诊室协助处理一些紧急病例。”
在非洲参与医疗救援的两个月时间里,李雪峰在南苏丹的首都朱巴看到了即将竣工的中国援助医院,也接触到了很多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项目同行和当地人,“一位来自科特迪瓦的同事比我大十多岁,在‘无国界医生’里工作了15年,很愿意和我学汉语。他说15年前刚刚加入MSF的时候,只会说法语,现在已经学会了英语和汉语。”李雪峰说。
回忆起在南苏丹的生活,李雪峰表示,在那里每天都很忙碌,但他就喜欢往病房跑,因为总希望自己能为他们多做一点事情,“病房里有很多小病人,尽管他们只有几岁,也会帮妈妈干活。平时见了我,他们还会比划李小龙的功夫架势。”
尽管当地条件艰苦,但李雪峰始终认为人们应该互相尊重,他看到了不管是当地人,还是其他国家的人,在参与救援项目时都是互相尊重的。他说:“无论种族或地位,每一个人都应该得到尊重、关爱和保护。”
目前,李雪峰正在香港参与进一步的医疗培训。他计划每年都拿出自己工作之外的假期时间,去参加“无国界医生”的救援任务,并鼓励年轻人,“根据自己的能力,为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无国界医生”是国际人道救援组织,于1971年12月20日在巴黎成立,1999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得主。李雪峰自加入“无国界医生”以来,先后参与了巴基斯坦、叙利亚、南苏丹等多个地方的救援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