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医师左江宁。受访者供图

中国网8月29日讯(记者 张艳玲 实习记者 李祎然)今年67岁的左江宁曾是一名儿童保健医师,现在退休在家,仍做着与医疗相关的“工作”。

几十年的职业生涯,让她对孩子产生特殊感情。退休前,她不遗余力地保护孩子的健康;退休后,她全力以赴去呵护孩子的心灵。她最见不得那些无论冬夏都带着大大的口罩,眼神里缺少孩子应有童真的血液病患儿。

退休后,左江宁为自己找的“工作”是不拿报酬的志愿服务。她先是在北京顺义太阳村儿童教育中心做了4年义工,“照看”在押服刑人员子女。后来,因一群血液病孩子的缘故,又加入北京市西城区红十字会“牵手希望”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服务队,在不同服务岗位上发挥余热。

左江宁(后排左二)与队友合影。受访者供图

做义工 用爱抚慰特殊孩子的心灵

左江宁曾从军7年多,在部队参加过大兴安岭森林灭火。后来退伍进入北京一家医院做儿童保健医师,一直到退休。

左江宁告诉中国网记者,工作之余她做过许多有意义的事,但印象最深的是2008年10月起在北京顺义太阳村儿童教育中心做义工的事。

左江宁所说的北京顺义太阳村儿童教育中心有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均为在押服刑人员。他们缺少父母关爱,处于社会边缘。孩子们在太阳村生活安定而温馨,有关爱,有教育,像个大家庭。

左江宁在这里用其专业技术和知识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自己买补铁药品和红小豆等为患有缺铁性贫血孩子补血;曾用玻璃胶填补窗户缝隙,让孩子们平安过冬;还在原工作单位支持下,为当时在村孩子进行健康体检、建健康档案、补种计划免疫疫苗、建立各项卫生防病制度等。

她不但帮孩子战胜困难,还帮他们树立信心。“对于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只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爱和温暖。”左江宁对中国网记者说。

左江宁在北京西单献血屋指导献血者登记个人信息。受访者供图

做志愿者 用专业知识为血液病患者带来生机

因年龄大、路途远、安全风险高等因素,左江宁的家人对其在北京顺义太阳村的工作一直比较担忧。

2010年,左江宁报名成为北京市西城区红十字会“牵手希望”志愿者服务队的首批志愿者,并于2011年8月1日第一个走上服务岗位。

成为一名志愿者,是左江宁很早就有的梦想。现在北京市西城区红十字会给了她实现梦想的舞台。她很珍惜这个机会,并认为自己很适合这份工作,家人也非常支持她。

她定期去西单献血屋值岗并宣传造血干细胞知识。社区集中献血时,她积极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并招募志愿者。

近两年,她所在的志愿服务队在西单招募近2000名志愿者留下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为增加中国造血干细胞库的库容量和那些需要造血干细胞的患者尽了应有之力。

左江宁是志愿者服务队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但她总是与年轻队员一样从早坚持到晚,从不因自己的年龄而放松要求。她平时因身体原因从不吃方便面,但为了在岗方便,亦每每以方便面充饥。

随着年龄增大,冬冷夏炎,左江宁感觉身体有时确实吃不消,但因喜欢这个工作,所以只要身体状况允许,她也会尽量克服困难坚持下去。

做善事 甘愿做志愿者海洋中的一滴水

在左江宁的坚持和感召下,她的家人也加入到志愿服务中来,她们一家经常参加各项公益募捐活动。

她的女儿18岁时就留了造血干细胞血样,曾于两年前通过一次初配。她的侄媳妇是UU公益圈负责人。她还参加社会合唱团并进行公益演出。

左江宁就这样无怨无悔地奉献着她的时间、精力和专业技能,只为让他人快乐。

在她看来,做好一名志愿者不是有时间献爱心就够了,还要有不为名利的良好心态,更要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有学习能力,不断接受新鲜知识和技能。

在志愿服务中,没有掌声与鲜花,但她依然无怨无悔。她甘做志愿者海洋中的一滴水,用自己的行动奉献并影响他人。

左江宁坚信,志愿服务对促进社会文明具有积极作用。“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那么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会更容易些,血液病患者生的希望就大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