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8月24日讯(记者 董小迪)相较于传统医疗救援,空中医疗救援在时间、空间等方面具有优势,近年来频频现身于突发事件现场救援、急危重症救援、器官转运等。

“我国航空救援已进入专业化、规范化时代,医疗专用固定翼转运也实现了全球无缝隙覆盖”,北京红十字会999急救中心(以下简称北京999急救中心)副院长田振彪在接受中国网记者专访时表示,“空中医疗救援离百姓越来越近。”

田振彪指出,随着空中医疗救援的推广,其价格也会逐渐下降。因此,转变观念,开放更多绿色通道,提高老百姓的认知度,将为我国空中医疗救援的发展建立良性循环。

2018年8月18日,北京,北京红十字会999急救中心副院长田振彪接受中国网记者专访。

空中医疗救援主要用于急危重症、器官转运等

中国网:空中医疗救援对普通民众来说似乎有些遥远,请您简单介绍一下。

田振彪:空中救援分直升机救援和固定翼救援两部分。直升机救援主要针对城市内和郊区的转运;固定翼救援主要用于城市间、国家间,即全球范围内的远距离、长航程转运。

空中救援针对的主要是急危重症患者以及需要远距离转运的器官,主要用于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的现场救援、急危重症救援、病人在城市间的转运、器官转运、灾害时医务人员的投放等情况。

中国网:与传统医疗救援比,空中医疗救援有何优劣?

田振彪:传统救援方式主要是救护车,相比之下,空中救援可以到达拥堵路段、山区等无法使用道路的地点,能实现长程救援、缩短转运时间。

其中,直升机可以垂直起降,主要用于救护车无法到达或无法快速到达的地方;固定翼的航程长,能实现几千公里甚至上万公里救援,缩短转运时间,但缺点是它需要专业的跑道和机场。

全球无缝隙覆盖 我国空中医疗救援进入专业化时代

中国网:我国的空中医疗救援现状如何?

田振彪:目前,直升机救援在国内还是比较新鲜的事物,北京999急救中心是2010年开始开展航空救援的,最早是租用通航公司的航空器,将商务飞机卸座后放进担架、医疗器材等,但无法固定;2014年,我们引进了专业的医疗直升机,在国外进行专业医疗改装后,在国内开展航空救援。

现在,我国航空救援已经进入专业化、规范化时代。国家卫健委、民航部门正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保障航空救援有效发展、服务百姓。

中国网:北京的空中医疗救援覆盖范围有多大?在全国处于什么水平?

田振彪:北京的空中救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已实现了全国各省市全覆盖,医疗专用固定翼转运实现了全球无缝隙覆盖。

其中,直升机救援的覆盖范围主要是京津冀地区,还可延伸至周边的内蒙古、山西、山东等地,覆盖半径在500-600公里左右;专业航空医疗救援固定翼飞机我们目前有2架,覆盖全球,可实现全球无缝隙的医疗专用固定翼转运。我们新引进的“湾流550”机型里,配备了全套医疗设备,已经实现了全球无缝隙覆盖,包括高高原等一般航空器无法到达的地区。

开价不菲 但降低整体救治费用

中国网:空中医疗救援的费用在什么价位?

田振彪:以北京999急救中心为例,直升机的费用是每小时3万元,固定翼的费用是每小时5万元-8万元,二者均按小时计费。

中国网:这个费用对普通民众来说是否过高?

田振彪:使用直升机救助看似增加了院前费用,但对患者的救治不只包括院前,应评估综合费用。

根据国外的测算,院前的航空运输为患者赢得了救治时间,且降低了致死率、致残率,对患者的后期恢复、救治更有益,降低了院内的整体救治费用,也降低了综合费用。

比如,患者原本不用输血,但由于没有及时到达医院,需要大量输血来纠正身体指征,花费大量金钱,这个可能很多人都没认识到。

此外,老百姓也可以选择保险,每人每年几百块钱,发生重大疾病时能够享受到航空救援。

空中医疗救援需求在增长 亟需开辟更多绿色通道

中国网:空中医疗救援目前的应用情况如何?

田振彪:现在,老百姓的航空转运需求越来越大,航空器的使用次数越来越多,只是他们没意识到。

以北京为例,直升机救援主要用于北京周边的现场救援;京津冀及内蒙古、山西、山东等周边地区的城市间转运;也参与政府救援,比如前段时间北京发生水灾,我们按政府要求配合警航帮助受灾群众进行航空渠道转移。

固定翼救援主要用于中国国内和覆盖全球的航空器远距离转运,因为很多患者需要匹配特殊医疗设备,不能通过传统航班、火车运送,而且如果对时间有要求,就必须通过固定翼转运。

中国网:我国空中医疗救援的发展还面临哪些问题?

田振彪:首先是审批问题,例如快速起飞,传统观念认为飞机起飞需要复杂的审批流程,2014年我们与民航、空管部门合作,针对医疗救援建立绿色通道,现在我们实现了“边报边起飞”,可以快速实施救援。

民航部门近两年出台了多个针对医疗转运的政策,在审批、价格等方面建立绿色通道保障救援,航线的审批问题也正在逐步解决。

其次是观念问题,虽然政府出台了大量政策推动航空救援发展,但还有一些部门认知不到位,把医疗转运与公务飞行放在一起,间接增加了航空救援的费用,这些费用无形中就转嫁到了病人身上。

航空救援不是服务于老板出行,而是救助生命的,希望还没有意识到的部门和机构能够开辟绿色通道,推动空中救援的发展。

最后是老百姓的认知。航空救援在国内算是新生事物,老百姓总觉得离自己很遥远,其实非但没有,反而是越来越近。而随着航空救援的推广,其价格会逐渐下降。老百姓认知了,使用次数增加了,意味着价格降低,老百姓会更接受,这是一个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