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8月2日讯(记者 马超 张琼瑛 张琦 李明艳 高慧 杨越胜 罗旭)无论是70后,80后,还是90后的童年记忆里,都有一页铭记他们与父母的假期出游经历。如今,改革开放四十年,孩子们的暑期早已不再局限于完成那一本暑假作业,出境游、逛博物馆、学书法、学游泳……各类活动让我们眼花缭乱。四十年来,孩子们的暑期生活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让我们听听身边的人怎么说?

家庭亲子游市场火热

blob.png

1988年,祁彩霞带着女儿在北京八达岭长城游玩。受访者供图

上世纪70年代,十几岁的祁彩霞跟许多同龄人一样,利用暑假时间打零工。当时家里孩子多,父母工资少,为让一家人吃饱饭,打零工补贴家用是很普遍的现象。1985年,祁彩霞荣升为母亲。女儿5岁那年夏天,全家一起坐绿皮车从邯郸去承德。车速慢、停靠时间长、拥挤、闷热,头顶孤零零摇摆的小风扇根本扇不去一车人的燥热。为了让孩子舒服过夜,祁彩霞便将带来的凉席铺在座椅底下,让她睡下。“现在想想,当时条件是艰苦点儿,但一家人其乐融融。”

blob.png

2016年8月,徐恒一家在草原天路自驾游。受访者供图

1996年,徐恒12岁,那年暑假赶上农忙,全家一起去田间劳作。他说。“那时的父母虽不善言辞,却言传身教,润物无声。”2016年,徐恒已为人父。那年夏天,两辆车,两家人,奔驰在澄澈如雨洗的草原天路。让徐恒震撼的还不是涤荡人心的美景,而是三岁孩子回来后的一幅涂鸦。画上有弯腰含笑的油菜花,撑起彩虹伞的发电风车,公路上悠闲漫步的小云朵,领着小云朵的月亮爸爸、夕阳妈妈。徐恒说,那一刻心里特别暖,还想到了自己的爸妈。

blob.png

2017年5月1日,苏苏带着儿女在日本九州熊本县旅游。受访者供图

1999年暑假,高中生苏苏(化名)与父母坐上飞往日本的航班,开始了她的首次海外之旅。18年后的暑假,她与八岁的儿子和四岁的女儿再次来到日本,换了一种身份体验家庭亲子游。女儿是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后出生的宝宝。每每全家出游,妹妹的起床、穿衣服、洗澡都是哥哥搞定,俨然一个小大人,苏苏说。“每当假期,我们便带着儿女去我们去过或没有去过的地方,将我们对童年的美好记忆,以这样的方式传递下去。”

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国内和出境旅游中以家庭旅游方式出游的比例达50%-60%左右,游客满意度平均达到75分以上,近八成受访者表示家庭旅游能够带来快乐,67%的受访者认同家庭旅游能促进家庭和睦,54.1%的受访者认为旅游能够使人增长阅历。由此可见,家庭亲子游是提高幸福感的重要方式,也是许多人过暑假的重要方式。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2年~2017年的出生率变化曲线在2010年滑落至谷底后开始回升。以该时间点推断,现在大多80后已晋升为父母。“年轻一代的父母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全方位多方面的培养教育,重视旅游对孩子的教育价值。”执惠文旅资深分析师唐飞表示。

“我们已经进入了大众旅游时代。这本身就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体现,也是旅游业自身发展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幅提升。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旅游业的发展将始终围绕这一目标发力。” 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张杨说。

博物馆、图书馆 新体验

blob.png

暑假在首都博物馆参观的小学生。张琦  

正在首都博物馆参观的小学生任美娇告诉记者,以前的暑假除了参加补习班,就是看电视,玩电脑或手机。虽然每个暑假也会来一次博物馆或美术馆,但多数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而现在,由于这些机构举办的夏令营活动很有趣,她有时会连续来两周左右,每次都能学到很多知识,认识很多新朋友。

据首都博物馆新闻发言人、宣教部主任杨丹丹介绍,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首都博物馆的受众大多是青少年。那时,首都博物馆提供给学生的暑期活动大多是展览和授课类活动,且学生们多以被动参观听讲解为主。暑假期间日访问量在1000人左右。

而近十几年来,随着暑期活动参与性和趣味性的提高,互动类活动越来越受欢迎。孩子们逐步开始能够参加体验活动,从体验动手制作到探究式学习,再到主动参与并能独立思考,提出需求和建议,有了很大变化。今年暑期举办夏令营等活动,就是通过讲解员培训和手工操作等参与性较高的活动方式,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独立思考与团队合作中体会文化、感知文化。同时,家长也能参与到其中。

四十年间,孩子们从“不得不来”变成“喜欢来”,家长从“陪孩子来”变成“愿意来”。此外,中老年人、上班族、少数民族、偏远地区人群、国内外游客、留学生等人数也直线上升。首都博物馆日接待最佳状态6000人,暑期或特展期间最高峰达到15000人。只要暑期活动一发布,名额瞬间就会被预定完。

blob.png

小读者排队体验使用触摸屏涂色。李明艳 摄

工作日的早上9点半,中国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开馆刚刚过去半个小时,来访读者已经让工作人员应接不暇。总面积约为1200平米的少年儿童馆内,无论是一层的亲子阅读区,还是二层的青少年阅读区,都挤满了放暑假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内设的200多个固定座位自不必说,就连由坐垫、靠垫组成的300多个非固定座位也座无虚席,还有部分孩子和家长席地而坐,全神贯注地沉浸在阅读的世界中。

据工作人员丰楠介绍,该馆常年为少年儿童读者提供10万余册读物和超过100种期刊杂志,同时,还设置数字资源用机16台,电子触摸屏2台,并提供电纸书等先进设备供少年儿童使用。随着暑假来临,他们专门为读者开展了“暑期故事会”“京剧大讲堂”“科技体验系列活动”和“少年馆员培养计划”等活动,给孩子们带来了新颖的科技、文化体验,也丰富了少儿馆的暑期服务形式。据馆内数据统计,暑假前,该馆日均接待量约为1400人次,而进入暑期后,该馆日均接待读者3000余人次,足足翻了一倍多。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公共图书馆机构数量逐年增加。1979年,全国公共图书馆为1218个,实际使用房屋建筑面积仅为86.6万平方米;但到2017年末,全国公共图书馆达到3166个,实际使用房屋建筑面积达到1515.27万平方米,分别比改革开放初期增加1.6倍与15.6倍。图书总藏量从1985年的1343万册增加至96953万册,增加了71倍。

学本领 长知识 各类培训机构火爆

blob.png

夏志远(左)在泳池边指导孩子们练习游泳动作。高慧 摄

“胳膊伸直!抬头!两腿并拢!”在一家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健身会所,来自河北省的90后专职游泳教练夏志远正在认真指导三五个七八岁的孩子练习游泳。据他介绍,每年暑期报名学游泳的孩子人数是平时的数倍。以他所在的健身会所为例,今年暑假期间学游泳的孩子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百分之三十左右。

看着孩子们“噗通噗通”跳进水里,溅起一朵朵白色的水花,夏志远不禁回忆起了儿时学游泳的经历:“我从6岁开始自学游泳,直到上中学时才开始跟着教练进行正规的学习。那时候县城的游泳馆很少,学游泳的人也不多,场馆的硬件一般,教学工具也经常不够用。跟过去比,现在的游泳馆环境好太多了!”夏志远感叹道,“泳池恒温,而且专门设有儿童泳池。有完备的消毒设备。教练跟过去比也更专业了,现在的教学用具样式也丰富多了。”

刘瑞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从幼儿园开始,他就在家长的安排下开始接触英语并参加过一些启蒙课程。这个暑假,家里又给他购买了在线英语课程,希望通过每天和来自欧美的教师进行至少半小时的面对面交流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挺有意思的。这些外国老师都很喜欢我,愿意和我玩。对我说英语也挺有帮助的。”

改革开放四十年后,人们的思想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努力提高对中华文明的认识,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除了中小学日常教学中对中国文化部分的比重增加,暑假里很多孩子进入专门机构或在网上,学习古诗词、书法、国画等中国古典文化。

此外,数学等基础学科的培训也很受家长和孩子的欢迎。“我们各种补习班都有,可以帮助孩子提高思维能力,”北京某品牌培训机构负责招生的于女士说。“一对一的课也很受欢迎。虽然费用较高,但是很多家长都可以接受,这也是因为收入高了以后愿意增加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投入。”

结语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追求不再局限于吃饱穿暖,而是更加注重精神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利用假期时间参加各类活动,让以往单一枯燥的假期生活变得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