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7月18日讯 国新办今日发表《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白皮书。国新办新闻发言人胡凯红指出,白皮书全面阐述了中国坚持现代生态文明理念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加强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为保障全球生态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白皮书着重围绕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政策与制度的完善、生态系统保育的成效、环境保护的成就、绿色经济的形成、科技支撑体系的建立、生态文化的培育等六大方面,以充分的事实和大量的数据,全面客观介绍了中国高度重视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把青藏高原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区域,不断在政策和制度层面完善相关措施,加大资金投入,使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取得巨大成就,保持了青藏高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良好局面。

白皮书指出,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对推动高原可持续发展、促进中国和全球生态环境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坚持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第一,将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作为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大事。目前,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制度基本健全,生态保育成效明显,环境质量稳定良好,绿色产业稳步发展,科技支撑体系基本建立,生态文化逐步形成,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作用正在显现。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中国人民有信心建设更加美丽的青藏高原,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张永泽表示,西藏自治区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是青藏高原的主体,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多年来,西藏自治区大力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认真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严格控制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坚定不移推进美丽西藏建设,确保了西藏生态环境持续保持在良好状态,守护了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

张永泽指出,西藏自治区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发展、稳定、生态”确立为自治区的“三件大事”,把“和谐稳定、安全生产、生态保护”确立为自治区坚守的“三条底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基础上,立足生态和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生态农牧、天然饮用水、清洁能源、生态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推进绿色发展。严格控制开发建设活动,实行矿产资源开发自治区政府“一支笔”审批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全面禁止砂金矿开采。

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有序推进水电资源开发,将94%以上的河流河段确定为禁止开发河段。严格实行重点资源开发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监察和环境监理制度,将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努力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深入实施国务院批准的《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累计落实资金95.7亿元,实施了退牧还草、湿地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等3大类10项重点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建立了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等生态补偿机制,累计落实各类生态补偿资金316亿元。

全面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快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积极开展生态示范创建,拉萨市通过了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验收,山南、林芝、日喀则市纳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已命名自治区级生态村1924个、生态乡镇173个、生态县10个,林芝巴宜区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

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7处,面积达到41.226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4.35%,国家重点保护的125种野生动物和39种野生植物在已建的自然保护区内得到了有效保护。建立了环境保护督察制度,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生态环境保持良好。中科院和相关部门的监测评估显示,西藏高原各类生态系统结构整体稳定,生态质量稳定向好。水、气、声、土壤、辐射及生态环境质量均保持在良好状态。主要城镇环境空气优良率保持在95%以上。雅鲁藏布江、怒江、羊卓雍措等主要江河湖泊水质保持在I或Ⅱ类水域标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良好,无黑臭水体。全区的森林、草场、湿地、冰川、雪山和野生动植物等得到了有效保护,大部分区域仍处于原生状态。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

张永泽强调,建设美丽中国,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职责和历史使命,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努力建设更加美丽的西藏高原,构筑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