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CMSS云制造支持系统全球发布仪式在四川成都举行。谢露莹 摄

中国网新闻6月16日讯(记者 谢露莹)经过200多年产业革命洗礼,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又从工业文明走向信息文明。全球制造业正处于群体性技术突破与根本性制度创新交替作用的关键时期,信息文明的阶跃现象已经出现。

“要走出全球性同质化产能过剩引发全球经济危机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生产方式变革。因此,云制造产业集群生态的形成将承载这一轮生产方式变革的历史使命。”正如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科工)党组书记、董事长高红卫所言,工业文明时代已经接近尾声,信息文明时代已经拉开大幕。

航天科工打造的中国首个工业互联网公共平台——航天云网,以“INDICS+CMSS架构(工业互联网空间Industrial Internet Cloud Space+云制造支持系统 Cloud Manufacturing Support System)”构建和涵养以工业互联网为基础的云制造产业集群生态,为新一轮生产方式变革承担了应有之义。

6月15日,在成都举行的工业互联网高峰论坛上,航天科工发布了最新云制造支持系统,并宣布旗下航天云网云端注册企业近170万家,分布于全球179个国家和地区。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彭宇行现场致辞。谢露莹 摄

在全球同质化产能过剩的压力下,一方面“定制化设计、单件小批量生产、个性化消费”潮流推动智能化、协同化、云化制造技术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以满足“标准化设计、大批量生产、同质化消费”需求而出现的科层型“现代企业制度”越来越难以适应智能化、协同化、云化制造技术对于生产方式变革的需求。

那么,中国在即将进入新一轮生产方式变革与企业制度变革同步推进的特殊历史阶段有何作为?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在论坛现场强调:“国家和行业都在思考如何在信息化时代实现突破。这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任务,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轻易具备这样的实力。”

航天云网紧密围绕“用户为中心”发展理念,明确“细化应用场景,打通业务流程,推广功能应用”总体思路,打造出“一脑一舱两室两站”,主要包括企业大脑、企业驾驶舱、云端业务工作室、云端应用工作室、小微企业服务站和企业上云服务站。它通过打通数据链路和业务链路,将32项功能20个专业领域集中到4个图标里,为平台166万注册用户提供着定制化服务。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高红卫董事长现场致辞。谢露莹 摄

记者了解到,航天科工通过“自上而下逐步深化”的模式,上线3年来,交出了一份令人欣慰的答卷,初步验证了具有中国特色工业互联网发展路径的现实合理性。

目前,航天云网协作与采购云端成交共计2100余亿元(含4亿多美元国际成交),50%以上的业务规模小于2.25万元/单,80%的业务规模小于100万元/单;近90万台设备接入云平台,近20万台设备在线,近140万个数据采集点。航天云网APP以CMSS(云制造支持系统)为载体,全面支撑智能制造、协同制造、云制造三类制造,可面向制造全产业链提供生产全要素、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APP支持,提供各类工业服务和解决方案。

样本企业数据表明,近170万注册用户总经营规模约11万亿元,企业平均经营规模约630万元。

高红卫强调,航天云网内在商业驱动力为“3M”(省钱 to save money、赚钱to get money、生钱 to make money),其内在商业逻辑是促进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与管理创新关联互动,推动企业转型产业升级。

他呼吁,让军工企业作为代表积极投身云制造产业集群生态建设,再创“中国制造”新辉煌。

李伯虎院士作题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引领下,加速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技术、产业与应用》的主题演讲。谢露莹 摄

德国工程科学院院士雷纳·安德尔教授就“工业4.0走向全球”发表主题演讲。谢露莹 摄

四川省工业云制造创新中心揭牌仪式举行。谢露莹 摄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谢露莹 摄

中外工业互联网领域的社会组织、科研院所、优秀企业的学者、专家约1300多人到场参会。谢露莹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