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机轰鸣、运输车穿梭……近日,石滓镇花房村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工地上一片火热,正在施工现场的村党支部书记周泽民告诉记者:“该项目的实施,将改变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为接来下的产业发展、脱贫奔康打下坚实基础。”
花房村的改变在邻水并非个例。近年来,该县围绕贫困村实施了一大批农村土地整治项目,通过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对项目区内的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促进了村民通过立体种植、土地流转等方式实现增收。
科学谋划开“处方”
“自从村里实施了土地整治项目,我再也不担心庄稼没有好收成了。”5月3日,在兴仁镇兴河村,村民包月辉走在自家田边,一边查看刚栽下不久的秧苗,一边对身旁的记者说。这是兴河村经过土地整治后村民们第三年种植水稻。
兴仁镇依山傍水,是典型的浅丘地形,大洪河穿镇而过。往年一到雨季,不少土地就面临河水倒灌、滑坡等危险,庄稼很难有个好收成。
在邻水县,类似兴仁镇的情况并不少见。邻水“三山夹两槽”的特殊地形使得区域内多数耕地坡度陡、地块分散,沟渠等农田水利设施也不完善,农业生产受到很大限制。省土地整理中心曾对邻水的土地等级进行核定,在14个等级中邻水位于第10级,在全省属于中下水平。
“基础设施落后、生产条件差、土地撂荒严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这是全县的土地现状,也是造成许多贫困村无法发展的根本原因。”邻水县国土资源局负责人说,邻水是农业大县,贫困村要脱贫,村民要致富,究其根本还得靠土地。
2016年,邻水县开始实施农村土地整治专项扶贫项目。为了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该县通过投入大量资金平整农村土地、改造农田道路、建设农田水利,“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土壤肥、产量高”在许多贫困村成为现实,大量贫瘠和撂荒农田被重新“唤醒”。农民承包地面积增加了,耕地质量提高了,种植结构改善了,项目的实施不仅为土地流转和实现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创造了基本条件,也为精准脱贫提供了“造血”能力。
为增强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该县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将土地整治项目规划布局与全县扶贫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紧密衔接。参照四川省土地整治扶贫专项计划,组织梳理编制印发了工作计划,安排项目业主单位主要负责人亲自抓,确定专门人员具体跟进管理、对接资料信息,把扶贫工作落实到人和具体项目。同时,派遣工作人员在设计前深入项目区实地现场踏勘,从项目区实际条件出发设计确定建设内容,设计成果在充分征求项目,群众意见后,结合当地群众需求,科学设计。
因病施策治“穷根”
从柑子镇出发,经过一条通达顺畅的高等级公路,大约十分钟车程,有一座依山而建的李子园。满山遍野的李树蓊郁荫翳,树上成串的李子挂满枝头。李子树下,休闲游玩的市民络绎不绝。
这两年,柑子镇李子园已成为邻水现代农业的一个窗口。然而,就在两年前,这里只是一片杂草丛生、无人问津的荒地。
“柑子镇李子园涉及7个村,其中岐山、桅子、金关、金鼓4个村都是贫困村。”据该镇镇长张堂介绍,几年前镇、村领导努力为这几个贫困村引进业主,希望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村民脱贫致富,但由于田块小、不成型、土质薄弱,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缺乏,业主都不愿意来。在张堂看来,土地利用率不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产业发展最大的“拦路虎”。
2016年,邻水县国土资源局了解到柑子镇现状后,向上申报并成功立项柑子镇天子村岐山村、桅子村、土地整治项目。
2017年,该项目建成验收。“土地整治完工后,土质有改善,基础设施也逐步完善,耕种条件更好,许多业主都看上了这片土地。”张堂说,柑子镇并没有将土地流转给业主,而是依托贫困村村办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采取土地银行发展模式,连片规划发展李子基地一万亩,实现了7个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强、群众增收致富、公司发展壮大的多赢目标。
针对不同项目村的区位条件和具体现状,邻水县因地施策实施土地整治,突出建设重点,分类实施道路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土地平整工程。区位条件好、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较好的贫困村,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重实施土地平整工程,助推产业扶贫;而对生产条件较差的村,在优先保证土地平整目标的同时,着重农村道路工程,精准实施基础设施扶贫。
据统计,2016年以来,全县已实施和正在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共12个,总投资10994.61万元,总建设规模11.25余万亩,受益群众达10余万人。整治后的土地发展李子、花椒、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产业约7.5万亩,土地整治项目成为百姓脱贫奔康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