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5月8日讯(记者苏向东)为期4天的“心理援助2018国际研讨会暨汶川地震灾后心理援助十周年纪念大会”8日上午在北京拉开帷幕。会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了中国首个“心理创伤干预综合平台”,该平台预计今年底正式上线,并将免费向公众开放。

据平台发布人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主任、中科院心理所全国心理援助联盟副主席刘正奎介绍,此次发布的心理创伤干预综合平台,由美国国家PTSD中心研发的PTSD coach(PTSD的自助干预平台)和中科院心理所自主研发的灾后心理援助平台整合而成,双方互相授权,把PTSD coach汉化、把灾后心理援助平台国际化,整合为一个心理创伤干预的国际综合平台。该平台集自助、专业干预和项目管理于一体,后台产生的各种数据将统一保存在中科院网络中心,确保数据安全。

“心理创伤干预综合平台最大的特点是可以有效弥补我国心理援助人才的巨大缺口问题,同时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可以解决灾后心理援助如何普惠民众、如何进一步做到精准服务。”刘正奎说:“这些新技术包括互联网、可穿戴和VR等技术,特别是近年来极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这个平台采用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新技术应用和使用者进行互动。如果心理问题不是很严重的话,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一般性援助,同时对使用者潜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预防。对于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使用者,平台会提醒使用者到正规医疗部门进一步确诊治疗。”

大会还同时发布了“中国灾后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援助行动纲领和工作标准”,宣布启动“心理创伤干预骨干人才国际培训计划”,进一步规范和指导我国的灾后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援助工作。

据悉,此次大会分为北京会场和绵阳会场。北京会场于5月8日在中科院心理所举办。会议整合了中、美、日等多国心理援助基础研究,总结了“5•12”汶川地震十年以来中国开展心理援助及心理创伤研究的经验,并特别邀请美国和日本专家分享了国际上近十年来的心理援助和心理创伤研究最新进展;心理专家和工作者们还围绕“汶川地震心理援助经验与反思”主题进行了现场对话,探讨如何围绕公众心理健康需求,进一步加强心理援助研究和技术提升。

绵阳会场将于5月9日-11日在西南科技大学举办,会中将开展承诺接纳疗法、绘画治疗等用于灾后心理援助的工作坊;将举办“灾后心理援助及心理创伤研究主论坛”、“灾后心理技术应用分论坛和儿童青少年心理援助分论坛”。大会还将在北川老县城和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组织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纪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