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子镇李子产业园。

脐橙成为百姓致富“金果果”。

翻地、打窝、播种……4月8日上午,御临镇文武村的蔬菜基地里,十几个村民正忙着种植甜玉米。玉米地里间种的红苋菜也长势喜人,即将上市销售。

在基地里除草的张长英一边干活,一边高兴地和记者摆谈。由于长期患病,也没有一技之长,张长英家里比较贫困。但自从村里建成蔬菜基地后,她家的情况就逐渐有了好转。

“土地流转了,还能到地里干点除草、播种的轻松活。一年挣个七八千元没有问题,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张长英的笑容里尽是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几年前的文武村还一穷二白,交通不便。2015年脱贫攻坚战打响后,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文武村产业发展起来,百姓的生活日渐富裕。

“村民们在基地务工,一天能有50元的收入。一年下来,挣得多的能拿到1万元以上。”文武村村主任陈李平高兴地说,“因为有了蔬菜基地,我们村去年就脱贫了。”

依靠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的事例在邻水还有很多。4月9日,丰禾镇林果村的脆红李基地里,20多位村民正忙着种南瓜。

丰禾镇林果村地处五华山区,这里土地贫瘠,村民收入微薄,是该县152个贫困村之一。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当地党委政府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因地制宜,在林果村成片栽植脆红李,让昔日的荒山变成“花果园”,为村民开辟了一条脱贫致富之路。

2015年底,该村采取“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种植脆红李1000余亩。该村贫困户以土地入股,脆红李实现收益后,合作社与贫困户实行二八分成。

脆红李3年挂果,4年进入盛产期。挂果前,村民如何增收?既要兼顾长期效益,又不能忽视当下的收益。在这一思路的引领下,2016年,林果村引进重庆涪陵榨菜集团旗下的黄丫丫果蔬种植场业主方春兵,出租脆红李基地土地给他分季节种植榨菜、南瓜、西瓜,“以短养长”。

榨菜、南瓜、西瓜,可为村民提供短期收入;等脆红李进入盛果期则可提供长期收益,发展产业让该村村民实现稳定脱贫。

城南镇芭蕉村,过去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如今,一片花海引来了万千游客,穷山沟从此走上了致富路;石滓镇花房村,一大片撂荒地种上了中药材,带给百姓致富希望……

依托本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断穷根的例子在邻水不胜枚举。

近年来,该县按照“三年攻坚、两年提升、同步小康”的总体目标,以“四大类区、六大片区”为引领,建成“城北—柑子-观音”山区特色效益农业、“城南芭蕉—花石”铜锣山特色产业、“石滓—丰禾—袁市”绿色生态种养等多个扶贫片区,并在152个贫困村统筹谋划发展优质粮油、畜牧、经济作物、水产、林竹、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等特色优势产业,“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在产业扶贫思路的引领下,一个个特色农业产业园区、药材种植基地、蔬菜种植基地、核桃种植基地在邻水三山两槽应运而生。

产业发展,百姓增收。如今该县的152个贫困村,村村都有致富产业,贫困群众“造血”能力不断增强,为该县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