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日,春光明媚,邻水县城南镇芭蕉村的“同乐花海”,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赏花游玩。

曾经,芭蕉村的村民都守着自家田地靠天吃饭。如今靠打造的花卉园,摇身一变成了“上班族”,当起了“小老板”,开起了农家乐,卖起了土特产,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从繁花盛开的芭蕉村到李花赛雪的柑子镇,从鬼斧神工的天意谷到千岛迷离的大洪湖……一处处优美的景色吸引游客前往,火爆的旅游,也带动了周边的群众吃上旅游饭。

近年来,邻水县把脱贫攻坚和旅游开发深度融合,科学规划布局,大力推进全域旅游战略,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旅游项目建设全面推进,群众收入不断增加,旅游产业成为脱贫致富的“绿色引擎”。

全域规划

做强旅游产业

邻水境内独特的“三山两槽”地形地貌,孕育了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

然而,秀丽山川难掩经济的窘境。邻水县作为省定的88个贫困县之一,全县有152个贫困村的78304人戴上了贫困的“帽子”。

面对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县委县政府一直在思考:如何把旅游产业打造成为县域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实现旅游产业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

今年初,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建设旅游强县,实施旅游项目建设大会战,推进全域旅游、全民旅游,以旅游为载体,达到增收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的。

基于这样的思路,邻水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要求,立足“三山两河”“六区”,承接成渝两地“双核共振”,加快构建“全域旅游”的大发展格局。

对天意谷、五华山等一批现有景区合理规划、提升档次,打造一批高端旅游胜地。

主动融入华蓥山旅游文化景区建设,编制《华蓥山东麓生态修复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抓好邻水单元椿木坪至704、华蓥山东麓旅游产业大道、西天特色场镇、向阳桥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和城市近郊田园综合体建设,高起点规划建设华蓥山东麓城市“背景板”。

积极落实“旅游+精准扶贫”模式,深入挖掘旅游扶贫资源。科学编制了柑子—观音乡村旅游总体规划,石滓镇中城寨村、西天乡金凤温泉度假区项目编制旅游规划,完善凉山乡跳沟村、玉霞坪乡村旅游项目旅游规划。

抓住扶贫开发的有利契机,大力实施旅游强县战略,邻水县走出了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旅游开发路子。

精心打造

迷人景区美如画

“我们每年都要到五华山游玩,现在交通更加便捷,景区的建设也是一天一个样。”41日,来自邻水县城的游客王俊华说道。

五华山景区是邻水县重点旅游建设项目,项目投资8亿元,充分挖掘五华古寨、五华山顶峰狮寨嘴等资源,与现代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乡村民俗相互整合,是集康养、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路通了,景区美了,周边的贫困村民也打起了旅游的主意。有的流转土地给业主发展产业,有的经营农家乐、卖农产品……景区给村民带来了一笔不小的收入。

事实证明,旅游产业发展是最好的扶贫和富民方法之一,尤其体现在邻水县特殊的山区扶贫和乡村开发之中。今年,邻水县坚持抓好五华山4A级旅游景区建设,巩固提升天意谷、御临河小三峡等景区档次,大力推进重点旅游景区建设。

柑子镇岐山村、桅子村等6个村因地制宜建起万亩李子园,柑子镇打造成为农旅结合、林旅结合的旅游扶贫示范区,打造出春赏花、夏品果的特色乡村美景,让贫困村成为景区,让群众乐享旅游带来的红利。做活全域旅游文章,创建旅游扶贫示范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综合效益,切实帮助农民脱贫增收。目前,邻水县成功创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10个。

深入挖掘民俗风情,围绕生态民俗旅游资源,在冷家乡汤巴丘、城南镇花石村九洞水、袁市镇谈家大院等地,对老房子进行除险加固、修旧如旧,改造成为乡村旅游民宿。目前,民宿达标户23户。

同时,各大旅游景区景点也不断完善游客服务中心体系,制作旅游标识牌,新建停车场、公共场所,安置垃圾桶,畅通通讯网络等。为满足游客的吃、住、行等需求,邻水县还积极推动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旅游服务产业发展,让村民在家门口就有收入,不断拓宽增收渠道。目前,全县有星级农家乐29家,乡村旅游合作社35个。

基础提档升级,景区焕然一新。如今,走进邻水,犹如走进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中。

物质精神双丰收

对于贫困户而言,家庭劳动力能够实现稳定就业,有稳定的收入,是稳定脱贫的根基。

43日,甘坝乡联合村的七彩天骄牡丹园迎来了一波又一波观光的游客,乡村旅游的持续火爆,也让不少贫困户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联合村9组贫困户颜少云年岁已高,妻子长年生病,种庄稼力不从心。他现在通过流转4亩多土地给牡丹园,不但每年每亩有300元的土地流转费,还长期在园区务工,从事锄草、施肥等轻巧的活,一年有6000多元的收入。

    而在城南镇芭蕉村花卉园门口设立的贫困户免租摊位,真正让贫困户得到了实惠。芭蕉村7组贫困户刘德胜说,“以前卖东西要赶车去城里,现在就在家门口摆摊卖自家的鸡蛋、白菜等农产品,每天能收入上百元。”

“花卉园带动的不仅仅是一个村,其辐射作用更为明显。”芭蕉村党支部书记冯建乔说,花卉园惠及周边的红旗、花石等6个村近万人增收致富。

乡村旅游的持续升温,还吸引了外出务工的村民返乡就业。芭蕉村9组村民刘强以前的收入主要靠在外打零工,工作既不稳定,收入也不高。返乡后经过技能培训,刘强在铜锣山度假区成为一名厨师,每个月有稳定收入3000元。

旅游,让群众富有的不仅是物质,精神也更为充实,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素质明显提高。

“现在村民看到地上有垃圾,都会主动捡起来丢进垃圾箱,到处干干净净的,游客才会玩得舒心,收入才会有保障。”芭蕉村村民陈云珍说,“不仅是环境卫生变好了,村民的许多陋习也没有了,逐渐养成了好习惯,形成了好风气。”

如今,通过发展旅游,群众不仅生活越来越富裕,精神也越来越富有,旅游产业让不少贫困户告别了“苦日子”、过上了“好日子”,感受着旅游带来的满满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