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时候与母亲的合影

世界上的母亲万般姿态,母爱的伟大却如出一辙。

敲击着键盘,我能感受到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这部笔记本电脑正是母亲几年前送我的,而她用的则是我淘汰的电脑。回想至此,记忆像是拉开了闸门,那些过往历历在目。

母亲是位事业型的女性,自我年幼起便告知我生活一定要独立。所以,我记忆中的母爱不显山不露水,没有经常的亲密或是动人的表达,更多是对血脉亲情的默默付出。

由于父母的工作原因,我四岁前是在奶奶家长大的。记得那年与归来的父母第一次见面,我扭捏在奶奶怀中,不肯相认。然而第二天,我一直跟在母亲后面,心中有着难以名状的亲切感。

父母带我至北京后,我又长期在幼儿园托管,所以我对母亲的深刻记忆或许要从六岁才开始吧。不过此前赖在母亲脚上不肯进幼儿园的时刻我倒是依稀记得。

母亲出差频率很高,动不动就是一周不在家。那时的我则会期待着她回来的时候给我展示各种货币和她所摄下的风土人情。不过,这看似洒脱的交流实则是母亲辛勤的回馈。时至今日,我才了解到在出差前母亲都是准备好一周的饭菜,我和父亲的生活才得以按部就班。

这样的零碎片段还有很多:小时候家里一周吃一次鸡,鸡腿一定是母亲夹到我碗里;每次母亲买回来水果,总将最好的给我,说她吃不动或是不爱吃;母亲给我从机场捎来的化妆品,是她一生都不舍得用的物件。

我小时候问过母亲有关人离世的问题。母亲很平静地回答我,说人生在世总是要离开的。且不论病痛,单是高空坠物或是交通事故就会有人被夺取生命。对待生命,她说要从容。

但在我前些年住院时,母亲给我写了一封长信,说自己心都碎了。这是我自小到大,唯一一次看到母亲流露出的担忧与脆弱。而父亲告诉我在我早年被诊断出脊柱侧弯时,他便看到母亲在路上失声痛哭。

如今母亲已满头白发,眼角周围也布满细纹。岁月带走了容貌,却带不走母亲心底最深的挚爱。在廊坊发生地震、北京也有震感时,她一把抱住了正在玩耍的外孙,紧紧拥入怀中。

这便是母爱。母爱不仅是本能、更是时刻的关切,是一生的牵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无私的付出需要感恩,需要回报,愿这一世一直能看到母亲欣慰的笑容。(中国网记者 吴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