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6日,财政部公布第四批PPP示范项目:396个项目,7588亿元。第四批与第三批相比凸显三个特点:一是条件更严格,规模更合理;二是向基层项目和重点区域倾斜;三是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无论是BOT、TOT还是BOOT,“O”逐渐成为政企双方关注的合作焦点。

一、PPP模式核心在运营。随着PPP模式应用深入,局部地区已接近或超出10%的财政支出红线。如何释放项目运营价值,调动社会资本创新动力和运营活力,进而间接降低政府支出责任,是一个值得探索和实践的方向,也是推动PPP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抓手。

二、运营重点在产业发展。2015年10月,湖北省发改委下发《关于开展PPP园区试点的工作通知》,并在老河口经济开发区、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等10家开发区开展PPP园区试点,试点期限为2年。2017年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7号,安徽、山东、江苏、甘肃、湖北、江西陕西等省份随后相继下发《关于促进全省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引导、鼓励开发区建设、运营创新运用PPP模式,探索把建设、招商、运营和管理委托给有经验、有实力的社会资本合作方,以改善园区发展软环境,促进园区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三、社会资本方应用实践。通过对第四批396个PPP示范项目的行业应用分析发现,市政工程领域项目共计163个,占总数量的41%;交通运输领域项目投资规模占总投资额的31%,与第三批相比,一处细微变化就是城镇综合开发类示范项目呈上升趋势,已达15个,其中10个示范项目的合作重点为园区产业发展,政策规划与市场实践如期而遇。社会资本方华夏幸福占据3席(湖州南浔产业新城、新郑产业新城和黄冈团风县产业新城);安徽路网集团占据2席(德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央创新区核心区PPP项目、淮上区科创产业园产城一体化PPP项目)。安徽路网集团专注于主题产业园区,与华夏幸福的产业新城相比,其走的是差异化、特色化、精细化路线,也算是近两年产业运营界杀出的一批黑马。目前,华夏幸福的三个产业新城均已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安徽路网的德州禹城产业园项目已获得财政部中国PPP基金直投;蚌埠科创产业园作为安徽省首例“PPP+产业园”创新模式项目,更是实现当年建设、当年完工、当年企业入驻的良好开端。2017年9月,成功从深圳产业转移入驻智能终端产业链企业10家,预计投产后,将为园区带来百亿产值。

通过上述社会资本的实践,将PPP模式应用于产业发展,对于PPP模式本身而言是一种应用拓宽;对地方政府而言是变革开发区管理的一种模式创新;对社会资本而言,尤其是民营社会资本而言则是企业转型创新的一种路径选择。

除华夏幸福、安徽路网之外,中国宏泰发展、北航星空、北京中自科工机械等企业各占一席。

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地方政府借助PPP模式想要解决的已不再是简单的资金和建设,其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以产业发展为核心的一体化综合服务。PPP模式实现了政企合力,改变开发区政府独家管理模式,引入专业化社会资本,提升产业园区在产业定位,产业导入,园区管理等方面的效率和服务。因此将PPP模式应用于产业发展,既是特定时期的历史使命,也是PPP在全球发展中的一项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