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丛书第二批发布式暨第三批汇报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网记者 张艳玲 摄

中国网新闻1月16日讯(记者 张艳玲)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丛书第二批10省卷今日出版。

2012年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同时组织全国各地调查传统民居,首次摸清了我国传统民居的类型和分布,编撰《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全集》。同时,还组织全国31个省市区开展《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研究,并编成丛书出版。

该套丛书以省区为单位编写,共31卷,每卷分传统和现代两篇。分三批次出版,目前已出版了两批次。第一批次9省卷,分别是内蒙古、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广东、四川、贵州、云南,已于2016年9月出版发布;今日发布的是第二批次10省卷,分别是天津、山西、辽宁、上海、福建、江西、湖南、广西、陕西、甘肃;第三批12省卷,预计今年年底出版。

住房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赵晖致辞。中国网记者 张艳玲 摄

住房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赵晖指出,《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研究课题是对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份覆盖面最广、历史挖掘最深涉及建筑类型最多的调查。

“它深入系统地总结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解释了传统建筑的文化性、地域性、内涵性、内涵性,体现传统建筑文化的地域特性和民族精神。丛书的出版,有助于人们认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认识不同地区的建筑差异性、进而认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多样性。”赵晖说。

据了解,参与研究编写该课题的专家至少有881名,大部分是年轻人。该课题研究成果被应用到地方建筑设计项目、传统村落保护和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等项目上,为城乡规划、建筑设计、科研教学提供了技术资料,推动我国设计行业的发展。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党委书记尚春明发言。中国网记者 张艳玲 摄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党委书记尚春明认为,丛书探索建筑地域性,尊重环境与自然、传统与文化。

“丛书从自然、人文、科技等角度,解析各地传统建筑在建筑细节上的特色,提炼其精髓和智慧,提出了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理念和方法,是树立民族建筑文化自信的国家工程,意义非凡。”中国勘查设计协会理事长施设认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与发展要在古村落修复、推进田园建筑和建设人文城市方面发挥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常青发言。中国网记者 张艳玲 摄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常青表示,传统建筑有遗产本体、遗产本体和文化风习三层含义。传统建筑传承也应有原真性存续遗产本体、创造性转化传统形式、适应性活化文化风习等三层含义。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陈同滨说,中国今天面临的不仅是社会转型,还是文明转型。建筑规划师如何创新建筑设计、传承建筑文化的同时实现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是极具挑战的命题。“从传统建筑解析着手是一条树立建筑文化自信很好的途径,但不是捷径。”

陈同滨认为,建筑历史实为人类文明史的缩影,研究建筑历史要用遗产的眼光看,从文明的角度论,不要就建筑论建筑。传统建筑研究要涉及建筑背后习俗、技术、精神等文明和文化要素。研究和解析传统建筑需更广阔和深厚的眼光思考,要从物质层面看出非物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