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天刚蒙蒙亮,广安市邻水县梁板乡曙光村贫困村民李伙安来到自家的蔬菜基地,采摘新鲜蔬菜运往县城市场。刚走到菜地,手机就响了起来,县城的一家饭馆向他预订了50斤萝卜、20斤青菜。李伙安心里美滋滋的,这些蔬菜已经为他带来了近2万元的收入。

走上了平坦的水泥路、建起了标准化蔬菜基地、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李伙安感慨地说:“能有今天的变化,全靠脱贫攻坚。”

作为全省移民大县和脱贫攻坚四大片区之一,邻水面临贫困户量大、面宽、程度深等共性问题,还拥有边远分散、底薄多灾、脱贫返贫现象突出等个性问题。全县有152个贫困村、6.49万农村贫困人口、1.43万城市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9.5%。

“再硬的骨头也必须啃下,贫困必须消除,到2020年,邻水要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既是邻水县党政一班人的决心,更是县委、县政府对全县人民庄严的承诺。

近年来,邻水县立足“四大区域”、聚焦“五大重点”、实施“五大行动”,誓以决绝恒心和坚定毅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贫困地区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截至2017年底,全县累计脱贫59957人,贫困率下降至2.13%。

  如诗如画的美丽农村。

立足“四大区域” 因地制宜摘掉穷帽

1月2日,记者沿着蜿蜒的公路盘旋而上,明月山沿途美景尽收眼底。邻水县石滓镇中城寨村就坐落在明月山山麓,放眼望去,山地被平整得错落有致,一棵棵果树长势喜人。然而,谁又能想到,两年前,这里还是杂草丛生的撂荒地。改变源于该县探索的“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模式,有效地盘活了撂荒地,发展起致富产业。

“我们这里属于地质灾害沉陷区,大片大片的土地撂荒,看着就让人心疼。”中城寨村村主任胡建清说。为此,他和第一书记杜刚琢磨良久,最终采取权属不变、集体经营、共同管理、全村受益的方式,村委会统一把撂荒地、荒山荒坡收归集体经营,村集体提取产业收益的1%作为管理费用,99%由村民按土地面积、人口数量进行分配。同时,鼓励土地规模化流转,业主、村民、村集体分别按土地收益的7:2:1比例分成。如今,该村建成黄栀子基地200亩,车厘子、黄金梨、翠冠梨基地150亩,黄花梨、猕猴桃、脆红李基地300亩,发展规模200只以上的山羊养殖大户2户,带动贫困户发展山羊养殖100余只……一系列产业,有效地促进了村民增收致富。

邻水县贫困村主要分布在水淹区、二环山区、旱山区、地质灾害沉陷区“四大区域”,针对四大贫困区域的不同特点,该县建立起贫困村脱贫攻坚多元模式。

以中城寨村为例,该村地处明月山脉,是地质灾害沉陷区,撂荒地严重。针对该村实际,探索出“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模式,有效地盘活了撂荒地,发展起致富产业。

在邻水,像中城寨村一样的地质灾害沉陷区涉及贫困村36个、贫困人口1.3万余人,因煤矿开采、地质沉陷滑坡等原因造成生态人居环境差、群众生活困难。主要通过生态修复和退耕还林等,发展适度规模畜牧业、经济林木、木本油料等产业,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妥善解决生产就业,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旱山区涉及贫困村31个、贫困人口近1.9万人,饮用水问题突出,农田水利设施滞后。主要通过兴修蓄水设施,集中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饮用水问题,发展脐橙、茶业、伏淡季水果、生猪、草食牲畜等产业促脱贫。

二环山区涉及贫困村48个、贫困人口2.7万余人,荒山荒地多、基础条件差。主要通过发展山地特色农产品,种植绿色蔬菜和生态经济林,发展牛羊等养殖业和生态旅游业,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水淹区涉及贫困村37个、贫困人口近2万人,因洪灾、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突出。主要通过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项目,修建完善库区基础设施,积极引进城市工商资本,发展适度规模小家禽和水产养殖等产业,带动库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同时,邻水县还着力打造“柑子—观音”特色效益农业、“城南—梁板—九峰—合流”铜锣山特色种养、“甘坝—牟家—西天”生态旅游、“高滩—御临—九龙”工农互动等“六大扶贫片区”,树旗帜、立标杆、做示范,辐射带动全县贫困区域均衡发展、连片推进、同步脱贫。

  扶贫产业大发展。

  贫困村民在药材基地务工。

聚焦“五大重点” 靶向施策斩断穷根

邻水县城南镇芭蕉村,通村路像一条黑色玉带在铜锣山蜿蜒盘旋,昔日贫瘠的土地上,如今已经栽种了花草果树,放眼望去,冬日晨雾下的芭蕉村,仿如一幅山水画。

而今,邻水的152个贫困村,像芭蕉村一样也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这一可喜变化源于邻水聚焦“五大重点”,靶向施策抓脱贫。

——产业就业促进增收。目前,邻水已打造柑桔、菜蔬等万亩特色产业园7个,发展农村电商服务点122个,培育农产品品牌461个,“一村一品”格局和“三山两廊”乡村旅游示范带初步形成。探索推广“个人入股+集体统管+按比分红”“村集体+农户+业主”等利益联结机制,形成龙头企业“承包代理、入股返利”或“托管保底、合资兜底”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脱贫模式,涉及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加大村集体经营管理公司等新型农业主体培育,确定“10+50”试点村及带动村,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搭建贫困户与机关食堂、餐饮企业产销平台,

探索优惠价回购、畜禽寄养等“以购代捐”的“零风险”种养模式。实施“六大就业扶贫行动”,提升贫困户“活血造血”功能,确保有劳动力贫困家庭至少1人就业。开发道路维护、生态护林等公益岗位解决贫困群众就业1334人,县域园区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5000余人。通过财政贴息,推行“小额信贷+创业培训”模式,发放信贷资金累计3.53亿元,帮助8590余户贫困家庭自主创业。

——政策兜底筑牢底线。汇编生活保障、残疾扶持等“七大精准到户政策”,全部落实到村入户,完整兑现。建立爱心超市、爱心服务站,对缺吃少穿的特困户和因灾因病或临时性突发意外返贫的贫困群众免费提供粮油、衣物等,对丧失劳动能力、年老体弱、卧床不起等贫困群众,提供低保兜底、特困供养等政策兜底帮扶,低保兜底1194户2044人,实现扶贫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

——改旧建新保障安居。所有贫困户住房建设做到规划设计、材料采

购、建设施工、质量监管、补助标准等“八统一”,建立了全县农户住房信息库,分批实施解决贫困户住房问题,实现住有所居、居有所安。2017年,邻水实施C、D级危房改造1534户、地质灾害避险搬迁11户,完成易地扶贫搬迁567户,打造幸福美丽新村60个。

——织网提标保障就医。构筑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签约服务管理、重病兜底保障“三道防线”,织密爱心基金、卫生扶贫救助基金,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脱贫保险,常见疾病救助、重大疾病救助、慢性疾病救助、民政低保医疗救助等“2+3+4”健康扶贫九道“防护网”,确保贫困群众县域内住院治疗和慢性病门诊医疗费用个人支付控制在10%以内。

——全程帮扶保障就学。做到贫困家庭适龄儿童义务教育“零遗漏”“零辍学”,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实现帮扶救助全覆盖。2017年,共资助学生44509人次、发放资金5016万元,其中,教育扶贫基金救助学生368人,发放救助金87万元。

  成片产业发展为贫困村带来新希望。

  书法爱好者为贫困户写春联。吴凌 摄

实施“五大行动” 常抓不懈逐梦小康

1月2日,邻水县委宣传部干部职工来到该县石滓镇六角村、长龙村、大步口村、石兴居委会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走访帮扶对象,为他们送去了盆子、洗衣液、牙膏、肥皂等生活用品。在走访中,大家对环境卫生做得差的帮扶对象进行了教育引导,并帮其打扫卫生,让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在发现六角村李水河、何应修、何友林家存在饮水难问题时,立即协调村上帮助解决……一系列的工作,得到了帮扶对象的一致好评。

在邻水,每一个贫困户都有相应的帮扶责任人,他们在脱贫攻坚中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结对帮扶,只是邻水县实施五大扶贫行动的缩影。近年来,该县在扶贫领域强力推进“五大行动”,让贫困村旧貌换新颜,让贫困户逐步脱贫致富。

——结亲结对帮扶行动。按照全域、全程、全面的要求,实行“一对一”“一对多”帮扶,做到每个贫困村有1名县级联系领导、1个驻村工作队、1个帮扶联系单位,每个贫困户有1名帮扶责任人。针对致贫原因,对贫困村、贫困户实行精准帮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扶贫对象不达标不撤队、不走人。

——党建示范行动。以党建工作引领带动,强化贫困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增强村党组织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选优配强贫困村带头人,全覆盖选派贫困村第一书记,把村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深化农村改革行动。深层次推进农村改革,充分挖掘农村发展潜力,最大限度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有效盘活农村“沉睡”资本,使产权变为资产,解决贫困群众发展资金投入问题,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和发展能力。

——社会力量扶贫行动。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平台,畅通扶贫助困渠道。引导社会组织开展扶贫募捐、公益服务,动员在外乡友反哺家乡、定点扶贫。完善并落实社会参与扶贫开发优惠政策,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引领全社会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新风塑造行动。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完善乡村基础设施,美化绿化田园村落,改善人居环境。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实施“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文明新风创建等活动,引导村民完善村规民约,规范农村管理,增强农民群众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自觉性,展现群众新精神新风貌。全面改善贫困村貌,大幅提升贫困群众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