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2017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发布会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院长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中国网记者 张艳玲 摄

中国网新闻1月7日讯(记者 张艳玲)来自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的叶紫嫣和叶语嫣是一对双胞胎姐妹,3年前,姐妹俩一同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一个学新闻传播专业,一个学计算机专业。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姐妹俩接触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创业教育,萌生了创业的念头。

姐妹俩和另外两个同学一起开了一家翻糖蛋糕店,可以私人订制小蛋糕,同时开了翻糖培训工作室,培养稀缺的优秀翻糖师,还提供培训及个性定制服务。“启动资金5万元,靠我们几个同学平时兼职赚的钱。去年情况较好,我们赚了10多万元,今年我们再好好打理下公司。”妹妹叶语嫣告诉中国网记者。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徐青森致辞。中国网记者 张艳玲 摄

26%大学生有较强的创业意愿

在国家“双创”政策激励和学校创业教育推动下,像叶语嫣姐妹一样创业的大学生在中国还有很多。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大学毕业生创业率达3%,超过发达国家1.6%水平近一倍。

而在6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布的《2017大学生创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我国近90%的大学生对创业有不同程度的意愿,26%在校大学生有强烈的或较强创业意愿,3.8%的大学生表示一定创业,46.3%的大学生认为创业是开创一份新事业。

该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牵头,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30余家高校、企业和社会组织联合发布,调查范围覆盖全国52所高校。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创业学院院长、报告主编洪大用教授致辞。中国网记者 张艳玲 摄

创业主要为“追求自由生活方式”

报告还显示,大学生创业主要为“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31%)和实现个人理想(18%)”,赚钱不是大学生创业的首要驱动力,还有10%的大学生创业是因“发现好的商机”。大学生创业的切入点中,发现某种技术的商业潜质占58%,发现某个市场痛点占42%。

与我国当前互联网+和消费升级趋势相吻合,大学生创业的主战场为消费电商、餐饮住宿,排在创业领域前五位的是消费电商、教育、信息科技、餐饮住宿和体育文化。另外,大学生更喜欢在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进行创业,反映出我国的大学专业教育有效了支持了大学生创业活动。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创业学院副院长毛基业介绍报告情况。中国网记者 张艳玲 摄

创业低龄化 大学生希望“创业算学分”

调查发现,创业正呈现低龄化趋势,很多大学生从本科之前就对创业产生兴趣,七成创业者在本科期间开始创业。大学生普遍认同创造力(24.5%)、风险承担(16.5%)和警觉性(13%)是创业者极为重要的素质。

大学生最希望高校提供的创业扶持政策包括“创业算学分”(24%)、“实验设备向学生开放”(17%)和“学校科研成果优先向创业学生转让”(16%)。而高校提供的主要扶持政策为“休学创业”、“实验设备向学生开放”以及“创业算学分”。超过50%的受访者认为资金短缺是创业最大障碍。

抓好创新创业教育 推动高等教育改革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空前高涨,已成我们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徐青森表示,下一步,将加快一流大学学科建设,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抓好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教学方法方式改革,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同时,推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支撑国家创新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创业学院院长、报告主编洪大用教授认为,大学生创业层次不断提升,但是大学生创业制约因素依旧明显,缺乏资金和经验不足仍是最大障碍。

“这些问题与一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内涵认识偏差、缺乏顶层设计、与专业教育脱节等密切关联。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与兄弟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大体系,积极完善高校创业生态系统,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洪大用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创业学院副院长毛基业认为,虽然大多数大学生特别是创业大学生对于创业教育的需求非常高,但只有少数高校对创业教育满意度实施跟踪调查。大学生创业者对于政府、风险投资和创业园区等创业生态系统环境要素的需求较高。然而,这些环境要素的发展还相对较滞后,不能有效满足大学生创业者的需求。

“未来有必要进一步强化高校创业生态系统环境要素的培育和发展,特别是发展大学生创业融资体系,缓解大学生创业的资金瓶颈约束。”毛基业说。

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张玉利发言。中国网记者 张艳玲 摄

创业教育要突出行动、思维、方法和体验

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张玉利认为,科技进步改变思维行动及生活方式,是推动创业者大众化的主要因素,是稳定而投资回报最大的环境因素。当然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政府双创政策推动等因素也很重要。

他认为,高校创业教育要在在深化“教”的科学性基础上,加强“育”的功能,在推动教学教育改革的基础上,强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设。创业教育要突出行动、思维、方法和体验。

浙江大学党委学工部部长、创新创业学院常务副院长邬小撑认为,创业教育将引领未来。当下创业教育倒逼教育教学改革,创业教育要紧跟创新转型跨越,推动创新产业,坚持弘扬创业主义。

大连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教育部创新方法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冯林发言。中国网记者 张艳玲 摄

创业教育要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价值

大连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教育部创新方法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冯林认为,高等教育应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或创新性人格等。

“目前的教育是‘100分’教育,是培养解答试题能力的‘考生’,而不是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

冯林认为,创业教育是培养企业、培养创造价值的教育。不是教学生学“创业”、当老板,而是学创造价值,培养企业家精神,而不是企业家。培养学生把有价值的想法变成行动和现实,引导学生找到一种创造价值的思维和方法。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是创新的延伸。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创新教育加创业教育,是二者的超越和融合,进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传统教育认为知识多,能力强,就是人才。其实成为人才的最重要因素是思维方式的差异。创新人才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知识、好奇心、想象力和价值取向,塑造创新创业人格,非功利主义价值观,培养批判性思维,掌握创新方法,提高创业技能,实现创新捷径。

“大学教育的价值不在于记住很多事实,而是训练大脑会思考,让学生学会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利用过去的知识,教会现在的学生,解决未来的问题。” 冯林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创业学生叶紫嫣和叶语嫣制作的精致蛋糕。中国网记者 张艳玲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