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缉”老赖:增强法院判决威信


“执行难”是长期困扰人民法院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社会戏称,“执行难”的判决是法律给当事人打了“白条”。法院不着力解决“执行难”,不仅影响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最终实现,而且有损法律和司法权威。

过去,由于法院在执行上缺乏有效手段,法律也对拒不执行判决的人缺乏有力惩罚措施,这让很多“老赖”钻了法律空子。但互联网的发展,使任何信息都能迅速在网上传播。对于那些欠钱不还还玩失踪的“老赖”来说,这并非好事儿。办案民警在工作实践中发现,只要将“老赖”相关信息发布到网上,“老赖”行踪很容易就被广大网民爆料出来了。网络可以24小时地把不诚信人员的信息,最大范围地公示出去,构成了强大威慑力,并以此确保那些客观上能够执行的案件得到尽快执行。

2017年9月23日,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法官在开封市执行河南供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债务纠纷拒不履行案件。该公司两名负责人被法院执行局法官依法予以强制拘留。

为促进社会形成“讲诚信守法律处处方便,拒执行逃义务寸步难行”的风尚,中国法院网自2007年11月1日起开通网上执行曝光平台,选择一些久拖未执的执行难案件,对案件中的被执行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进行网络曝光。

各级人民法院执行机构将自己久拖不决的案件信息,通过法院信息渠道传递给该网;拿到生效判决但始终没有拿到判决款项的市民,可以手持法院生效判决书、法院受理执行通知书文件,通过电子邮件和热线电话提交申请。为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中国法院网的工作人员在向法院核实后,如案件执行情况属实,即可享受免费刊登。

同时,对合作对象诚信情况有怀疑的人员,也可以登录该网站查询老赖信息。

因欠钱不还,家住南宁市江南区的被执行人李某不仅失去了好朋友,还被昔日老友悬赏,而这悬赏信息不仅推送到了他手机上,亲朋好友也都知其被悬赏的事实。2017年12月11日,羞愧难当的被执行人李某在执行法官的协调下,终于与申请执行人言归于好,其悬赏信息也得以撤回。

经过十年的实践证明,网络“通缉“对解决执行问题具有巨大的作用。它使“老赖”无所遁形,不得不“主动”履行判决,类似李某这种情况的案件,已不胜枚举。

通缉“老赖”,不仅加强了对法院执行工作的监督,也增强了法院判决的威信。以往,一些案件长期得不到执行,有客观原因,也存在一些执行法官不尽心尽责,甚至徇私舞弊的现象。网站帮助执行人直接刊登“老赖”信息,可以杜绝个别法官的私心杂念,也可督促法官更尽心地履行职责。

(文字:胡永平 图片均来自东方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