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笑声不断;通村公路蜿蜒盘旋在美丽的乡村之间;硕大的脐橙挂满枝头……初冬时节,走进邻水县石滓镇贫困村采访,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近年来,石滓镇干部群众积极投身脱贫攻坚硬仗中,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交通基础建设、发展特色产业等精准扶贫措施,成为全县精准脱贫的典范。目前,该镇中城寨村、晒金村已顺利摘掉“贫困帽”,花房村全面达到脱贫摘帽标准。 易地安居挪“穷窝”

11月28日,石滓镇花房村3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人来车往,热闹非凡。

“这房子还满意吧?希望大家以后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石滓镇党委书记刘宇一行人走进村民刘竹华家里,了解搬家的情况,送上温馨的祝福。

“全靠党的政策好,让我们一家人住进了新房。”刘竹华说,以前一家五口人住的房屋不足50平方米,年久失修,透风又漏雨,住上宽敞的房子是全家人一直以来的梦想。如今,政府帮她实现了这个梦想。

“对于符合易地扶贫搬迁条件的村民,我们按照每人25平方米的标准,保证搬迁的村民住得舒适。”刘宇介绍,花房村3组安置点的17户村民已经入住15户,还有2户正在搬迁中。全镇易地扶贫搬迁的57户贫困户,大部分都已经搬进新家,解决了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 交通建设谋出路

从石滓镇出发,沿通村公路驱车10几分钟,就到了中城寨村。4.5米宽的硬化公路依山而建,摩托车、小车、货车在路上来来往往。

“以前去石滓镇只有一条机耕道,车辆无法通过,赶场走路需要两个多小时。”望着眼前的通村公路,中城寨村村主任胡建清说,路不好,不仅村民生产的农副产品卖不出去,去镇上买点日常生活用品都很困难,“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贫穷成为中城寨的代名词。”

为改变现状,2014年4月,该村整合资金800万余元,开工建设全长18公里多的通村公路,并把村里原有的路面由4.5米扩宽到6米,打造成乡村旅游通道。

2015年8月,中城寨村通村公路全面通车,解决了全村脱贫致富的“瓶颈”,村民生产的水果、蔬菜等农产品不仅卖到了县城,还通过邻垫快速通道销往重庆。

“精准扶贫,交通先行。”一直以来,该镇秉承这个理念,不断加快交通建设步伐,解决了贫困村群众“出行难、销售难、致富难”的问题。目前,全镇已完成贫困村道路硬化52公里,便民路建设16.3公里,泥结石路建设9.8公里。产业扶贫鼓钱包

“我主要在果园做日常修枝、锄草、培土,一个月能挣1500元工资。”11月28日,晒金村3组贫困户包月六一边锄草,一边告诉记者,“流转土地有租金收入,在这儿务工有工资收入,生活一天比一天过得好!”

包月六务工的地方是晒金村的金岩坡生态农庄。业主包中勇于2014年返乡创业,以每亩400元的价格流转晒金村土地500余亩,栽种柑橘、葡萄、猕猴桃、梨子等。同时,养殖土鸡、野鸡、野香猪。目前,在农庄长期务工的村民有5人,忙的时候有三四十人。

“产业发展是脱贫的立足点。”刘宇认为,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只有把工作重点放在特色产业培育上,才能不断拓宽贫困户的增收途径,让越来越多贫困户的钱包鼓起来。

经过不懈努力,如今,晒金村发展生态农庄500余亩、水产养殖50余亩;中城寨村发展车厘子、猕猴桃、黄花梨、红脆李等水果种植基地1100余亩;花房村建成明月山中药材种植基地,完成瓜蒌、丹参、黄精等药材种植500亩,引进业主发展蜂糖李800亩。

此外,该镇不断强化产业扶持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注重贫困户技能培训,采用“业主+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鼓励贫困户以土地、技术入股,年终按股份分红,不断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彻底拔掉“穷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