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城市工作,先后召开了城镇化工作会议、城市工作会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城市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为做好城市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面对如火如荼的城镇化形式,忠县在十四届县委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提出“坚持以人为核心,港产城融合,全力以赴加快建设特色中等城市”的目标。忠县县委书记赖蛟表示,这不仅是历史发展的规律,也是忠县提升区域竞争力,全面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对此,忠县提出了高标准的建设要求,制定了全面执行的规划方案,安排部署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工作。

从古至今,忠县人民临水而居,城市因水而兴。

近20年,忠县抢抓三峡移民迁建机遇,不断推进城市向红星、香山、白公等区域拓展,县城建成区扩大到16平方公里,县城常住人口超过20万人,已达到小城市规模。

面对大好的发展形式和全国城镇化持续推进的宏观历史背景,忠县县委、县政府立足县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战略定位,按照“一江两岸三片区”城市规划,加快推进乌杨新区、临港新城建设,积极推进忠州老城改造,全力打造40平方公里、40万人的“诗意山水·活力港城”特色中等城市。

建设特色中等城市的总体目标是“两个建成”,即到2021年基本建成特色中等城市框架,到2025年全面建成特色中等城市。具体目标是,到2021年,“一江两岸三片区”城市骨架基本形成,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3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0%,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到2025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4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5%,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亿元。

忠县作为一个拥有102万人口的大县,建设中等城市既是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特色产业发展的强力引擎,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更是百万忠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期盼。

按照忠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的要求,忠县必须抢抓新型城镇化机遇,加快建设临港新城、乌杨新区,改造忠州老城,构建起特色中等城市框架。

拉开城市骨架。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完成《城乡总体规划》修编,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融合”。配套完善忠州老城功能,大力推进乌杨新区开发、临港新城建设,拉开“一江两岸三片区”城市骨架,力争到2025年构建起40平方公里、40万人的特色中等城市。

建设临港新城。大力推进基础开发、功能开发、形态开发,加快建设港口物流区、产业发展区、商业居住区三大功能区,打造12平方公里的临港新城。按照“前港中仓后园”思路,开发建设新生港,着力完善铁公水集疏运体系,同步推进新生港物流园区建设,以货物的大进大出,带动人口大进大出、资金大进大出和数据大进大出。坚持以港兴城、港城互动,把新生镇纳入临港新城总体规划,全面启动以银山片区为主的临港新城开发,使其成为县城疏减人口和新增人口的主要聚居区,成为生态环境好、居住舒适度高、公共服务优的宜居示范区。

开发乌杨新区。按照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把乌杨镇纳入新区总体规划,合理布局产业集群,配套完善各类设施,努力建设产业基础夯实、功能设施完备、生态环境优良的乌杨新区。加快园区道路、场平、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标准厂房,为企业“拎包入驻”创造良好条件。到2021年,新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6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00户以上,实现产值500亿元以上。在确保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完善居住、教育、科研、医疗、文娱、休闲等功能,提高宜居宜业水平。

改造忠州老城。完善城区对外交通设施,加快井二桥、玉溪三桥、水(坪)普(乐)路、忠县至石宝沿江快速通道等建设。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加快推进棚户区、危旧房和老旧小区改造,改扩建一批小旧广场、公园、游园。完善城区配套设施,加快推进道路、供水、供电、供气、通讯、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配套城区停车楼(库),努力缓解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加快美丽滨江建设,完成州屏污水处理厂搬迁,加快县城苏家段、银山段等沿江综合整治,构筑滨江亲水空间。

彰显城市特色。注重近期与远期、功能与形态、内部与外部、地上与地下的关系,注重对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管控,注重山、水、城、桥、岛、岸、文化等元素有机融合,打造既有半淹县城特色,又能展现忠义人文精神,具有现代城市功能的特色中等城市。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将“忠文化”作为城市之魂魄,升级改造一批体现“忠文化”、三国文化、移民文化内涵的标志性历史街区、公共建筑、文化长廊。积极推进忠州老城风貌改造,注重保留半淹县城风貌,加强东门、苏家梯子等体现忠县特色的古建筑修缮保护,保存古忠州和三峡移民记忆。抓好景观园林和景观灯饰建设,搞好城市重要节点的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新城开发要注重建筑形态及色调搭配,力求外形美观、色彩协调、大气厚重、赏心悦目,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城市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