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县位于重庆市中部,地处三峡库区腹心,东临万州区,南连石柱县,西接垫江、丰都县,北壤梁平区,幅员面积2187平方公里,东西长66.45公里,南北宽60.15公里,地形以丘陵为主。全县共辖4个街道25个乡镇,301个行政村和67个社区居委,总人口100万,是三峡库区重点移民搬迁县。县委、县政府驻地忠州街道中博大道2号。县城依山傍水,独具岛城风貌,是三峡库区唯一留存的半淹县城。

历史沿革

忠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巴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有2300年的文献记载史,周朝为巴国地,秦属巴郡,汉置临江县,西魏设临州,唐贞观八年为纪念州人巴蔓子“刎首留城”和严颜“宁当断头将军、不做投降将军”之壮举,唐太宗赐名忠州,清雍正十二年升为直隶州,民国二年(1913年)设忠县至今。白居易、黄庭坚曾誉忠县为“巫峡中心郡”、“三峡名郡”,历史上涌现了巴蔓子、严颜、秦良玉等一大批忠臣良将,唐代“四贤”白居易、陆贽、李吉甫、刘晏先后为官忠州,以忠义、忠勇、忠诚、忠孝、忠信为内涵的“忠文化”享誉华夏。

县域资源

忠县自然资源丰富,土地幅员面积2187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1671平方公里,建设用地322.5平方公里。共有天然气、煤、岩盐、石灰岩、硫磺、石膏、砂岩、高岭土等矿产资源18种,现已探明天然气储量500亿立方米,岩盐储量23亿吨,石灰石储量44亿立方米,石灰岩1.2万立方米,石材5亿立方米。活立木蓄积量550万立方米,森林面积1093.5平方公里,覆盖率50%。境内溪河众多,纵横分布,㽏井河、汝溪河等集雨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8条,涉及河道总长488公里。因盛产柑橘,被称为“中国柑橘城”。境内拥有世界八大奇异建筑之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宝寨,全国两座白居易祠庙之一的白公祠,堪称“中华一绝”的汉阙,“江中仙岛”皇华城,国家级森林公园天池山,“三峡橘海”等文化旅游资源,是全国66个文化旅游大县之一。

战略区位

忠县距江北国际机场170公里,距万州机场80公里,距石柱高铁站30公里。88公里长江黄金水道横贯县境,境内G50沪渝、G69银百、G55张南3条高速公路已形成“大”字型高速路网,规划建设的渝西高铁、黔忠广、沿江3条铁路干线交汇于此。长江上游万吨级深水良港新生港建成后,向东实现江海直达,改变江海联运模式,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向西通过黔忠广、渝新欧铁路直达欧洲,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成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新节点。

特色工业

拥有市级特色工业园区——忠县工业园区,现有面积7平方公里(规划12平方公里)。近年来,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的思路,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先后引进中国海洋石油、安徽海螺水泥、大唐电信、阳光电源等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投资忠县,聚集带动了天地药业、巨琪制药、特瑞锂电、长帆新能源汽车、云河水轮机、派森百橙汁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发展壮大,初步形成了医药、锂电、装备制造、特色资源加工四大支柱产业,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28亿元,同比增长11.4%,工业经济逐渐成为发展的骨干支撑力量。

效益农业

忠县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首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初步构建起柑橘、笋竹、生猪等特色效益农业体系。柑橘已构建起 “从一粒种子到一杯橙汁”的产加销研学旅完整产业链,目前已建成柑橘标准化基地果园35万亩,产量28.53万吨,年产值27亿元,拥有国家柑橘技术中心,当前正有序推进“柑橘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柑橘交易中心即将上线运行。全县拥有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3个、国家级农业品牌和重庆名牌产品28个,“派森百非浓缩还原(NFC)橙汁”获评中国驰名商标。

第三产业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立足本地文化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商贸物流业和特色服务业,全县共有星级宾馆5家,金融机构29家,大型商场6家,电商服务站点270个,是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电子商务示范县。依托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打造三峡港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大型山水实景演艺《烽烟三国》已成为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重点旅游目的地。石宝寨景区闻名中外。白公祠是人文学者探访的热门景点。乡村旅游实现快速发展。2016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35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4.49亿元、同比增长13.6%。

城市发展

立足县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战略定位,按照“一江两岸三片区”城市规划,加快推进乌杨新区、临港新城建设,积极推进忠州老城改造,全力打造40平方公里、40万人的“诗意山水·活力港城”特色中等城市。突出“特色工业发展主战场、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功能定位,开发建设16平方公里乌杨新区,主要布局医药、锂电、装备制造、特色资源加工等四大产业集群。突出“临港产业聚集区、高端宜居住宅区”功能定位,开发建设12平方公里临港新城,按照“前港中仓后园”布局,建设万吨级泊位14个、年吞吐量1500万吨,重点发展临港物流、临港工业和临港特色服务业,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突出“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历史文化核心区”功能定位,改造忠州老城区,坚持规划先行,实施棚户区改造,优化城市设计,修复开发老城建筑,塑造特色城市风貌。目前,县城建成区面积16平方公里,全县城镇化率达41.5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0.93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295元。

社会民生

全县现有各类学校236所(普通小学99所、普通中学27所、职业中学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师生13万余人,高考上线率连续多年位居渝东北片区前茅。共有各类卫生机构895个,拥有卫生机构床位3286张,卫生从业人员4000余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100%,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96%,是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现有公共图书馆1所,乡镇综合文化站29个,农家书屋337个,忠州博物馆即将建成。全县行政村通畅率、撤并村通达率均达100%,行政村实现光纤全覆盖,拥有水库100座、山坪塘6845口,居民集中供水率82%,自来水普及率78%。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称号,是全市移民大县、信访小县。先后成功创建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长江干流忠县段及主要次级河流水质达到水域功能要求,城区、乡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分别为100%、87.2%,城区、乡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96%、86%,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达到66%。2015年2月荣获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先后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4名、重庆市道德模范5名、“中国好人”9名、“重庆好人”43名,被媒体誉为“产生道德模范的良田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