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上午,“北京四中院执行财产处置辅助系统”正式上线运行。

中国网11月21日讯(记者胡永平)为提高执行财产处置效率,全面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11月21日上午,“北京四中院执行财产处置辅助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北京四中院根据执行工作实际需求,依托现有数字技术,由京东公司提供大数据支持,开发该系统,属北京法院的首个尝试。

新系统将扭转执行财产处置效率低局面

作为跨区划法院,四中院执行案件中,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和涉外商事案件占比较高,且呈现标的额巨大,待处置财产数量多,多分散于外省市等特点。目前,依托互联网技术,执行财产的查询和控制难题已经得以有效缓解,但执行财产处置这最后一个关键环节却被诸多实际问题“拖慢步伐”。在司法实践中,执行财产处置过程常面临拍品评估周期长、评估价格起伏大、拍品定价难、推广难等问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执行财产处置效率,也是四中院着力破解执行难的关键一环。

2017年是“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见效之年,为助力执行难问题的解决,作为北京市第一批整建制综合改革试点法院,北京四中院立足于跨行政区划法院职能定位,积极探索借助网络大数据推进执行信息化建设,开发执行财产处置辅助系统,将执行财产处置程序中的评估、拍卖预测及信息告知、拍品推广、法规查询等功能集于一体。该系统以服务当事人和辅助法官为总体方向,让当事人在执行财产处置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执行程序的公开、公平、公正,解决执行财产处置工作中的难点和痛点问题,提高执行财产处置效率,进而有效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客观、快速预测待处置财产评估价格

“智能评估”模块依托网络大数据建设的各类商品数据平台,根据执行财产的价格特点,综合参考其自身现状、产权及该类财产市场价、历史成交量等因素,对执行财产进行实时评估。如待处置房产,仅需几秒钟时间,系统就能得出相对客观、贴近市场价格的预评估价格,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评估周期长、评估价格与市场价格差距较大等问题,进一步规范执行财产价格评估工作的同时,为今后价格评估模式的创新提供新思路、新方向。

拍卖预测让起拍价格确定有据可依

在智能评估的基础上,“拍卖预测”模块建立拍卖预测模型,并智能匹配相似财产的起拍价、成交价、拍卖次数、拍卖时间等数据,经测算给出一个较为客观的建议起拍价,为执行法官最终确定起拍价格提供较为科学的参考依据,既有助于提高执行财产处置工作的规范性,又能确保拍卖程序更加公平、公正,还为待处置执行财产进入市场提前预热。

个性化推广助推拍品高效、溢价成交

“拍品推介”模块借助庞大的网络客户群体,根据客户不同喜好和自身经济实力,将待处置财产个性化地推广至相应客户,拓宽待处置财产的受众范围,协助法院在执行财产变价中进行大数据推介,破解法院待处置执行财产社会关注度低乃至“无人问津”的困境,提高法院执行财产处置效率及溢价率。

北京四中院执行财产处置辅助系统从法院执行财产处置痛点着手,集中解决从价格评估到执行财产成交程序中一系列实际问题,有效提高了执行财产处置工作规范化和执行财产处置效率,提升了司法资源利用率,进而有利于更加全面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辅助系统作为法院与当事人之间的客观虚拟“第三人”,让执行工作更加公开、公平、公正,体现了大数据在服务当事人、服务法院方面的作用和价值,有助于提升司法资源利用率,保障执行工作更加规范、高效开展,进而推动“基本解决执行难”目标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