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1月6日讯 (记者胡永平)首届“加强高校学术规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研讨会11月3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深入探讨了科研管理中的学术规范问题及学术规范的技术实现路径等相关问题。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文科处副调研员杨华杰强调,加强高校学术规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意义重大。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项目主管饶兵指出,教育部日益重视学术规范,认为加强学术规范可以从学风建设、同行评议、社会监督等方面去做,提出学位论文存在创新性不足、学术失范、有些学校把关不够、部分评审专家不尽责、学科间存在差异等问题。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学位办副主任陈秋媛提出了处理学术不端事件中遇到的程序规范、文件规范和抄袭难以认定等问题。

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吴慰慈为本次研讨会做了题为“学术规范常见问题探析”的主旨报告,从选题的基本要求、如何撰写综述、研究设计的内容规范、如何确定标题、论证的基本要求等五个方面,谈了一些个人的看法。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叶继元教授从事学术规范和学术评价方面的研究十多年,硕果累累。叶教授认为学术规范是学术共同体根据学术发展规律制定的有利于学术积累和创新的各种准则和要求,是学术的基本功,既有形式要求也有内容要求,既有“底线要求”也有追求卓越的“高标准”。叶教授指出学术规范只是手段,学术规范的目的是倡导做真学问,培养好的人、好的学者。

《清华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仲伟民,从宏观角度考察,认为学术规范有内在规范和外在规范之分,内在规范包括杜绝抄袭更强调独创性,他还指出学术规范从本质上是诚信问题,受社会大环境制约,建议学校要进行学术规范相关教育,国家要从制度上入手杜绝学术失范,学术共同体要发挥应有作用。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系副主任王继民从学术抄袭的背景与概念、抄袭检测方法、抄袭检测软件和趋势与展望等四个方面,具体探讨了技术在学术规范中的应用情况。王教授表示,论文抄袭包括字面抄袭和智能抄袭后者涉及复述、总结、翻译、观点抄袭等,对检测的要求更高、更复杂。而目前的抄袭检测方法主要有外部检测、内部检测和跨语言检测,它们使用的技术方法、数据资源和重要指标不太一样,但基本上都是以字符的重复数作为判定标准,对于观点检测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清华大学曹南燕教授认为技术手段是双刃剑,要依靠技术,但不能迷信技术,最后把关的还是导师和同行专家。

在研讨会间隙,还举行了 “北大—维普学术大数据应用实验室”的揭牌仪式。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王子舟说,今后这一实验室将就学术规范的理论和技术两个方面进行研究。理论方面主要是对学术规范、抄袭剽窃等理论问题做整体规范,预计在一年以后会推出一个学术规范的指南。技术方面,就是与有关企业合作,在软件方面上实现高质、精准的实用性。

重庆泛语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重庆维普资讯副总经理谭涛说,现在论文检测查询行业内缺乏系统性的基础性研究,存在很多不足。他们与北大合作,向他们提供大量的数据供研究,希望能通过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合作,得到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支持,研发出更多系统化、规 范化的产品。谭涛说,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很少或根本没有学习过如何写论文,但毕业时又必须提交论文,因此,为了顺利毕业,很多学生就抄袭他人的论文“交差”。为了帮助学生们能在平时的学习中尽早学会写论文,谭涛说,他们公司正在开发一个功能,通过软件的引导和培训,让学生掌握写作论文的方法,进而规范自己的学术行为,而不是临到毕业抱“佛脚”。学校也可以通过软件,及时发现学生论文存在的问题,提醒他们改正错误,以免出现学术不端事件。这不仅影响学生的前途,也会对导师和学校带来负面影响。

本次研讨会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主办。与会人员包括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知名学者专家、30余所高校教务处或研究生院的科研管理工作者、大学图书馆馆员、学术期刊杂志社编辑、抄袭检测软件提供商技术工程师等,共计18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