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案件检察部主任彭燕给孩子们讲解日常防护知识。

中国网新闻10月14日讯(记者 胡永平)“从检20年,长期工作在司法办案第一线,办理、审查刑事案件1800余件,涉3000余人,均达到程序合法、事实清楚、定性准确,目前尚未出现无罪判决和低质量案件。”这是彭燕的履历,也是其踏实起步、分秒累积的成绩单。

自从31岁时患上甲状腺癌,彭燕这位人称“铁燕子”的女检察官开始和病魔搏斗,对工作的热情更胜从前。手术后她和医生说的第一句话是“能在健康的状态下去工作就是一种幸福”。

彭燕,十九大代表,现任北京市昌平区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未成年人案件检察部主任。在昌平区检察院这方天地中,作为未检部门的负责人,彭燕埋头深耕,时常连续数日加班,深夜才走出单位大门。

聊起20年的从检工作,彭燕似乎不假思索,“专业、热情、协作”三个词汇脱口而出。将挚爱的工作当成事业来经营,不难想象,这份烂熟于心背后的付出,又有多少触动泪点的检察故事?

功到自然成。她先后被授予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北京市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个人一等功等荣誉36项。仅2016年,彭燕作为某专案组成员,获北京市检察机关办案集体二等功,被最高人民检察院通报表扬。

“人最应追求的其实是生命的宽度而不是长度,我就尽量放大生命的宽度,多做几件让老百姓称道、家人欣慰的事。”这是彭燕对待生命的态度。

让未成年人远离犯罪是她司法办案的追求

对彭燕而言,严谨办案、尽责履职是她对自己的基本要求。了解作案动机、成长轨迹,想尽办法让未成年人远离犯罪,是她司法办案的追求。更为重要的是,她想传达一种思维方式:让法治思维成为一种自觉。

对待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彭燕从不轻易作出起诉决定。在彭燕倡导的“少捕、慎诉、少监禁”办案理念下,昌平区检察院未检部门自成立以来,先后对22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作出附条件不起诉,不批准逮捕74人,不起诉78人。

“我想在学校成立法律社团,让更多的同龄人拥有法律思维,用法治方式来解决问题。”收到这封来自大学生小宗的信时,彭燕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平时表现良好的小宗在高考前曾因一时冲动触犯法律,我们通过构建‘检察机关——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帮教体系,帮助小宗度过了最艰难的一段时期。”彭燕告诉记者。

在彭燕看来,法治思维实际上是将法治精神、原则、理念和要求运用于具体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形成决策和行为的过程。“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国家是所有孩子最大的监护人。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法治思维方式的培养在其生长过程中非常关键。”

全心投入构建未成年人犯罪社会预防新格局

“目前,在我国,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社会机构尚不健全,检察机关可以联合社会多方力量,形成共同参与、相互配合的工作模式和长效机制。”彭燕视弥补未成年人缺失的家庭教育、承担未成年人社会教育的职责为己任,着力构建未成年人犯罪社会预防新格局。

在昌平区检察院未检办成立之初,彭燕便发动部门之力,向全区100余所中小学发出公开信,宣传未检职能。同时,通过构建与中小学校的联系网,依托法治副校长走进学校开展法治讲堂、法治宣传周等活动,探索将法治课列入学校教学计划。

彭燕所负责的“常春藤”法治宣讲团队目前已在50余所学校开展了100余场法治教育活动,受众达3.5万余人。此外,昌平区检察院还向社会开通了“彭燕热线”,成立了“彭燕热线”工作团队,致力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

谈及连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的感受时,她说:“每一位党代表身上都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将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上传,将党代会的精神内涵下达。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党代表,一名人民检察官,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要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将执业履职和政治履职相结合,一言一行都要体现出司法公信力,让所有社会成员信仰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