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军某导弹旅技术室主任陈学东。



中国网新闻10月13日讯(记者 谢露莹 通讯员 岳小琳 杜德鑫 陈小强)初秋时节,高原深山,一场阵地启封门安装调试工作正如火如荼展开。“1、2、3!起!……”在5米高台上,一名个子不高,身材瘦小的上校军官,一边抬着铁架门一边喊着口号。经过2个小时连续奋战,完美收官。

此项系统的投入,不仅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还有效缩短了整个战斗发射流程时间。他叫陈学东,47岁,火箭军某导弹旅技术室主任。

年近半百,为啥非得自己上?陈学东的回答很简单:在基层搞科研,只有撸起袖子亲自干,才能心入战场!

深山里的“陈老师”

这些年,陈学东养成了“多动”的毛病,只要部队有“动作”,他都要前去当一回“军师”。小到车子漏油、大到武器上架,他都要上前参谋参谋。他说,有很多实在好用的小发明、小创造,都是在训练场上找到的灵感和素材。

一次导弹测试,有道插拔安装工序,形象地说就是在弹体上安装一个上百斤重的巨型插座,各种电源、电缆通过这个插座联接弹体,操作起来需要6个人同步手动开工,耗时耗力。陈学东突发奇想,为什么不能搞一项发明创造,来代替这种“傻瓜式”操作呢?

说干就干!经过二十多次“诸葛亮会”,十几次推倒重来,一辆插拔安装架车被陈学东研发成功。该项成果投入测试场后,使插拔安装这一工序的操作时间由28分钟缩短到12分钟,操作人员由6人减少到2人,操作设备由4件减少为1件,大大提高了操作安全性和可靠性。

有人给陈学东算了一笔账,他扎根深山28年,一共完成了大大小小百余项重大演训和科研任务,干的是技术员的活,可操的都是司令员的心。

平日里,陈学东待人谦逊平和,但两年前的一次“发飙”,让不少“圈内人”见识到了他特有的耿介和较真。

2015年,验收某阵地改造任务时,他发现测地电阻过高,拒绝签字。施工队负责人拍着胸脯说:“不会出问题,放心签字就行!”“要签你签,我是不会签的!”陈学东一句话顶了回去。见他态度坚决,一副不整改到位誓不罢休的样子,施工队只能重新返工,直至各项指标符合作战技术要求。

这状态,想平庸都难!

耿直较真的性格和不甘平庸的工作状态,让陈学东敢于挑大梁,一步步成为基层科研事业的“顶梁柱”“定盘星”。在技术把关和咨询建议中,陈学东说话不喜欢留余地。为了鼓励技术骨干动手操作、大胆尝试,他最常说的话就是“照我说的做,没问题”“就这么干,我可以签字”……官兵说,陈主任在,我们的训练就敢放手练,就敢上难度。

就是凭着这份较真碰硬的担当精神,近年来,陈学东干成了很多人想干而没干成的事,成为了官兵眼中“能人”“牛人”“草根发明家”,也成就了一名基层技术干部的精彩和不凡。

陈学东所在的技术室,是个只有十几平米的“小斗室”,却成了培育良才的“大熔炉”。他的麾下有本科生、硕士生,还有博士,但人人都把只有大专学历的陈学东当作老师,旅长、政委也称他一声“师傅”,甚至连航天科技集团资深院士也称赞他为“陈老师”。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