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法院司改顶层设计完成 65项改革举措全面推开

中国网新闻9月28日讯(记者 胡永平) 截至目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确定由最高人民法院牵头抓总的18项改革任务已全部完成,人民法院“四五改革纲要”提出的65项改革举措已全面推开。

总体而言,司法体制改革“四梁八柱”主体框架基本确立,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司法公信力显著提升。

经过几年的改革探索,人民法院不断推动制度创新,创造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改革共识日益凝聚,改革成效逐步显现。

全国法院共遴选产生12万余名员额法官

法官员额制改革是按照司法规律配置司法人力资源、实现法官专业化、职业化的重要制度,是实行司法人员分类管理的基础,也是完善司法责任制的基石,在本轮司法体制改革中居于基础性地位。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全国法院员额法官选任工作已经全面完成,共遴选产生12万余名员额法官,相比改革前,约有9万名法官未能进入员额。

以最高法为例,首批入额法官共367名,占编制总数的27.8%,实现了预定的比例控制目标。入额法官平均年龄47岁,平均法律工作经历22年,其中博士学历119人,占32.43%,硕士学历205人,占55.86%,整体年富力强、学历较高,队伍梯次较好,法学理论功底扎实,均承办过疑难复杂案件或曾参与起草重要司法解释,具有丰富的审判实践经验,充分体现了好中选优、能中选强的选任原则。

据有关负责人介绍,各级法院在遴选人员时,突出实绩导向,不搞论资排辈、平衡照顾。院庭长入额不搞特殊化,均要求按照统一标准、程序参加遴选,确保了优秀审判人才向办案一线集聚,在队伍管理中形成了“优胜劣汰”的选人用人导向。现在,已经有85%的司法人力资源配置到了办案一线,非审判业务部门法官转岗分流,院庭长逐步回归司法本位,切实履行办案职责。

立案登记制实施以来法院立案数超3200万件

2015年5月1日,人民法院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实行立案登记制,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立案难”问题。

目前,全国法院已经形成以当场立案为主体,网上立案、自助立案、跨域立案、协作立案等为支撑的登记立案新格局,立案渠道更加畅通。全国已有2605家法院开通网上预约立案和网上立案,让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立案手续。江苏在全省积极推行网上立案,两年来网上立案20万件。

截至今年5月1日,全国法院登记立案数量超过3200万件,同比上升39.83%。当场登记立案率超过95%,上海、重庆、宁夏等地更是超过98%。其中,民事案件同比上升30.94%,行政案件同比上升60.57%,刑事自诉案件同比上升83%以上,国家赔偿案件同比上升104.74%,执行案件同比上升61.99%。

如今,立案渠道全面畅通,“有案不立、有诉不理、拖延立案、抬高门槛”问题基本根除,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矛盾纠纷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社会普遍认为立案登记制度改革措施落实坚决、彻底,极大地方便了群众诉讼,提高了诉讼效率,减轻了当事人诉累。

为破解执行难,法院给“老赖”织就“天罗地网”

多年来,执行难问题一直是制约人民法院工作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也始终是每年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和热议的话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关注执行工作,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切实解决执行难。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人民群众多年来一直反映强烈。

自1999年以来,党中央和中央政法委多次专门部署解决执行难问题。为此,最高人民法院经过认真、反复研究和多方征求意见,下决心破解执行难这一历史难题,并在2016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向全社会作出了庄严承诺,提出要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

为破解查人找物难题,最高法院大力推进覆盖全国的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建设,全面梳理掌握财产信息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通过与这些部门、单位网络连接、统一技术标准,实现了数据共享。

目前,该系统已经与3600多家银行,以及公安部、交通部、工商总局、人民银行等单位实现联网,可以查询被执行人全国范围内的开户行信息、存款信息等14类18项信息,基本实现了对主要财产形式的“一网打尽”,实现了执行模式由传统向现代化的根本转变,有效破解了查人找物难题。如今,全国所有3523家法院都能使用该系统。

比如,甘肃法院执行人员在自己办公室就可以查询到当事人在河南省有关乡镇信用社的存款情况,几分钟就实现冻结,甚至扣划。要按照传统的执行模式,需要至少两名执行人员,到河南的银行现场查询冻结,可能执行人员还没到,存款又被转移了。如果没有信息化的查询手段,执行法院甚至无法知晓当事人在河南银行还有存款。

截至今年8月31日,全国法院利用网络查控系统共查询案件3108万余件、冻结1367.44亿元,查询到车辆2388.92万辆、证券435.61亿股、渔船和船舶21.23万艘、互联网银行存款12.91亿元。

另外,最高法院还推出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与有关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对纳入失信名单的被执行人实施联合惩戒,不断压缩被执行人的生存空间,让失信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迫使其主动履行义务。

目前,可以有效限制失信被执行人乘坐飞机、高铁,办理贷款、信用卡,担任企业高管,参与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截至今年8月31日,全国法院共限制799万人次购买机票,313万人次购买动车、高铁票。限制失信人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及高管7.1万人。

全国18个省份完成省以下法院编制统一管理改革

在领导干部管理方面,目前中级、基层法院院长均已实现由省级党委(党委组织部)管理,其他领导班子成员,有的地方由省委组织部管理,有的地方由省委组织部委托当地地市级党委管理。

法律职务任命方面,各地均按照“省级统一提名,地方分级任免”的模式操作。在编制管理方面,2015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会同中央编办、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了《关于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政法专项编制统一管理的试点意见》,明确提出省以下地方法院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由省以下分级管理上收至省级统一管理。

目前,全国18个省(区、市)已经完成省以下法院编制统一管理改革。在财物管理方面,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各地司法保障水平差别较大,各地法院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强求步调一致,目前,吉林、安徽、湖北、广东、海南、青海等省份实行省级统一管理,有的省份则暂时还是以地市为单位实行统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