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广军,男,1969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二采油厂第六作业区采油49队采油工班长。1987年参加工作,从事过采油工、测试工、维修工等工作,现任大庆油田第二采油厂第六作业区采油49队采油工班长、厂技师之家采油分会会长。作为大庆油田新时期石油工人的杰出代表,三十年来,他扎根一线恪尽职守、默默奉献,为企业创效、为员工解难,共研发革新成果41项,9项获油田重大技术革新成果奖,8项在全油田推广应用。他创建的刘广军工作室先后迎接国内外兄弟单位参观学习3万余人(次),成为油田首批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获得黑龙江省第十二届劳动模范、省创新能手、油田公司杰出员工、优秀共产党员、创新创效明星等荣誉称号。

刘广军常说:“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好岗位工作是咱们的本份,更是咱们的责任。”为了当一名好工人,参加工作三十年来,他记下了2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虽然学历不高,但是凭着一股子钻劲、韧劲,不但掌握了所从事过的采油工、测试工、维修工的专业知识,更精通电工、钳工、机械设计等相关技术,成为一个啥都学、啥都会、啥都通的“万能工”。

凭着精湛的技术和在生产中积累的实践经验,也因为无论谁有困难找到他,他都是笑呵呵地帮着解决,并回回手到病除,刘广军成了大家心目中不可替代的“金牌维修班长”和专家型人才。2012年,第六作业区准备对34个闲置的聚合物搅拌罐进行搬迁。但由于这些大罐重达1吨,还全部摆放在室内,吊车无法进入实施搬运,为此,兄弟单位的同行们找到了刘广军。“想把它们吊起倒是简单,用滑轮组就行,可是怎么搬走呢?”刘广军也犯了愁。这时他看到远处驶过的作业车,灵机一动,“对呀,要是能给搅拌罐也加个轱辘的话不就省力多了吗?”刘广军利用滑轮组、钢丝绳和拖拉机将搅拌罐吊起,然后将罐放在排列好的滚杠上,果然,滚杠像车轱辘一样,托着搅拌罐一点点移动。利用这个方法,34个搅拌罐全部被移动到了室外,节约施工成本20余万元。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拥有扎实技术水平和众多革新成果的刘广军始终认为,一个人能做的贡献是有限的,只有把技术、方法教给别人,才能有更多人为油田的发展做出贡献。近年来,随着油田开发的逐渐深入,生产形势的不断变化,刘广军发现一线生产骨干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为了尽快提高新员工的技术水平,刘广军亲自当起教员,在队里开展“导师带徒”活动,他经常利用午休时间进行实际操作技能的讲解,使员工们的技能水平有了大幅提高。

为了提高全区、全厂广大青工的技能素质,刘广军组织技师、专家深入到各基层站队开办“专家大讲堂”,针对不同基层队员工队伍状况不同、技能水平高低不一致的情况,开展个性化技术培训。刘广军带领的专家团在广泛开展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了与员工生产实际联系最为紧密的《抽油机井巡回检查》、《井口流程压力分析与控制》等9个专题培训内容。授课期间,刘广军将自己遇到的疑难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把自身掌握的巧计绝活经验进行分享,把课堂办到井场上、泵房里,通过操作演练、面对面答疑解惑等直观、易懂、接地气的形式,和学员们进行了大量的互动。活动开展以来,已累计解决生产难题400余项,指导高难度生产施工项目90余次,全区采油一线岗位员工参与“专家大讲堂”达100%。

刘广军常说:“一个人浑身是铁,才能打出几个钉?只要大家都会了,啥问题也就没有了。”作为第二采油厂“技师之家”采油分会会长,刘广军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专长和工作室资源,为技师、职工们先后义务开展“阀门的使用”“维修工操作经验与技巧”等专题授课600多学时,3200多人(次)。刘广军不仅将一身“真本领”教给大家,还以实际行动感染带动周围的员工,把老一辈石油人爱国敬业、无私奉献、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代代相传。在一次维修作业过程中,采油49队维修班的3名员工在紧固螺帽时遇到了困难。刘广军发现后,指导他们用18磅大锤轮流敲击套在螺帽上的敲击扳手。就在他们准备收工时,刘广军却认为螺帽紧固程度还有余地,并抡起大锤敲了起来,果然,螺帽被他打动了半个丝扣。事后,他对大家说:“作为抽油机的旋转部位,如果紧固不够就会造成翻机伤人事故,我们敲击百次、千锤,避免的是安全隐患,从这一丝一扣就能考量员工的责任心。”很快,“半个丝扣”的故事就传开了。在刘广军这些点滴小事儿的感染下,大家都成为了他的“铁杆粉丝”,也以他的作风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刘广军作为大庆油田一名普通劳动者,不是名牌大学毕业,也没有耀眼的文凭,却数十年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孜孜以求,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他对事业挥洒一个“爱”字,对业务追求一个“精”字,对工作坚持一个“实”字,用自己的行动感召着身边的每一名员工,鼓舞和带动大家为油田的发展贡献力量。他很坦然地说:“成绩只代表过去,我不会抱着昔日的荣誉沾沾自喜,我要把它当成一种鞭策,一种前进的动力,为了油田的发展进步,我将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