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林,男,1964年10月生,中共党员,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总设计师助理,1986年7月参加工作,荣获航天科技集团优秀党员、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十大最美航天人”、上海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个人、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参加工作以来,夏玉林获得专利五项,航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并获得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科研型号立功一等功、三等功各一次。

夏玉林同志从事卫星设计工作三十余载,始终兢兢业业奋斗在科研一线,他怀抱着对科学的敬畏之心与对技术一丝不苟的态度,践行着对航天事业的热爱以及对科学研究的执着。三十年间,夏玉林同志作为技术骨干完成了风云二号、风云四号等多个卫星型号的论证研制和成功发射;率领团队突破了卫星平台电子系统综合集成及轻型化设计、高集成化自动化卫星综合测试等多项关键技术,大幅提升了卫星平台电子系统性能、自主管理水平以及卫星综合测试效率,为我国新一代大型高轨高精度遥感卫星平台—SAST5000卫星平台的成功研制打下坚实基础,实现了八院大型公用卫星平台的新跨越,有力保障了多个国家重点型号卫星的研制任务完成。目前其参与的所有卫星在轨飞行均稳定正常,某国家重点型号卫星控制精度、载干比、电热效能等技术指标均在国内一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极大提升了我国航天科技实力。

一、勇于攀登,特别能吃苦

1986年,夏玉林同志刚从大学毕业便来到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工作,那时的中国航天刚起步,底子薄、基础差,另一方面研制队伍也不够齐整,同时还要面临各种外界的诱惑。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夏玉林同志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坚守。那几年,他还只是一名最基层的主管设计师,在前辈们的带领下,他们熬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在此期间他亲自设计和绘制电路、梳理整星上万个电缆接点、编写测试软件的每一行代码,从卫星设计到地面测试设备研制,以及卫星测试和试验,逐步发展成了一个多面手。在他与前辈们的努力下,我国最终成功发射了风云二号系列气象卫星,使得国家在多方位气象观测、预报、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极大提高了我国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就是在那段时间,夏玉林养成了将最有挑战的工作留到夜里完成的习惯,因为他认为夜深人静的时候可以有效排除外界干扰,更适合为设计规划理清思路。长期的熬夜攻关、测试给他的身体造成了很大损伤,脾胃处的病根就是在那时留下的,但当他真的疼痛难忍时,往往仅靠吃一颗散利痛缓解,然后再继续忘我的工作。参加气象卫星研制工作以来,夏玉林先后担任卫星总体电路系统主管设计师、主任设计师,地面测试系统副主任设计师。岗位的调动与晋升对他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也造就了他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2001年至2003年,在风云二号(02批)卫星地面测试系统研制中,针对01批卫星地面测试系统设备多、规模庞大、使用和搬迁不便的情况,夏玉林和研发团队从多个角度分别切入,对系统方案进行了优化。这三年,夏玉林从来没有在晚上10点前下班,也根本没有享受过真正意义上的双休日,通宵达旦成了工作常态。经过多轮的设计、测试、再验证,终于成功研制了高集成化自动测试系统,使得整个地面测试系统的设备数量压缩了33%,该项技术后来荣获了2006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严谨务实,特别能战斗

进入2000年,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卫星事业逐步深入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和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国家加大了对航天的投入,中国航天真正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夏玉林也从一名卫星分系统级别的设计师逐渐成长为一名卫星总体电路领域专家、卫星测试专家,他要同时兼顾的事情非常多,但每当团队里的年轻人遇到瓶颈而挠头不已的时候,以最快速度出现的总会是他。面对年轻设计师提交审批的报告,他每行必看、每字必过,数据的来源与准确性往往是他最为关心的。随着2011年某国家重点型号卫星立项,他担任了型号总师助理。由于该型号载荷大,是国内卫星载荷重量之最,这就要求卫星平台需要进行大幅度的轻型化设计。在随后的三年时间里,夏玉林带领设计师们对卫星平台电子系统进行了全新的高度集成和轻型化攻关设计。他们遇到了较多技术难题,有些时候甚至已经到了放弃的边缘,但是只要想到卫星发射升空的荣誉感以及入轨后传回遥感数据那刻的满足感,他们还是卯足了劲,不解决问题誓不罢休。这期间,夏玉林还经历了母亲与妻子相继病逝的伤痛,医院与单位之间的频繁奔波并没有打倒他,精神与经济的压力也没有击溃他。在亲人离去后,他万般痛苦隐忍心中,继续带着母亲与妻子对自己的期望,咬紧牙关,迎难而上。常年超负荷的运转,羸弱了他单薄的身体和苍白的脸色,然而一到关键时刻,他却总是那个最能战斗的人。经过数以百计的日夜颠倒,他和团队终于设计出轻型化和通用化的卫星平台电子系统。相对于传统设计,该卫星平台电子系统直接减少单机数量60%,减重25%,平台CPU数量减少60%以上;SAST5000平台下,平台电子总质量小于50kg,整星低频电缆网重量约70kg,达到国内一流水平,这些不单是数字的改变,也是对夏玉林艰苦奋斗精神的肯定。

三、事必躬亲,特别能攻关

夏玉林在参与研制型号卫星时,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从型号方案阶段平台电子关键技术攻关到确定型号各分系统之间的电气接口,从整星供配电、测控到星务软件和卫星自主管理,他事必躬亲,谨小慎微。他策划和设计的三款高性能专用集成电路,在型号上被推广使用,而卫星在轨飞行的成功就是对他最好的肯定。夏玉林用他瘦弱的肩膀撑起了国家重点型号卫星的研制。他凭借着锲而不舍的精神与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的坚持,从卫星的风险分析与控制策划到卫星能源危机时的载荷关机策略和保平台策略,再到星箭分离自主程控作业策划、确定,以及卫星转移轨道段的故障预案及实施程序等等,每一个细节他都要亲自把关,只有这样他才能睡得踏实。在外人看来,夏玉林对技术有着近乎疯狂的执着。而作为电力电子类产品和总体电路领域的首席专家,他觉得这些都只是将自己的专业和敬业往极致里发挥而已,而这极致,就是每每在关键时刻的责无旁贷,就是这每一次快速的查找问题,排除困难。

四、大力协同,特别能奉献

2017年春节期间,举国上下神州共庆,而夏玉林同志却坚守在卫星在轨测试的第一线,系统内的设计师都明白,这样的试验无需他这位总师助理亲自上阵。夏玉林却不这么想,他知道很多年轻设计师们刚刚参加工作,离开家乡没多久,对家和故乡的思念尤其深刻,所以此时绝对不能耽误他们回家过年,可型号进展又着实延误不得,于是他只能亲自挂帅,重复着每年春节必然献身航天的宿命。

在他带领的以年轻人为主的团队中,队员们在生活中没少受他的照顾;在工作中,更是享受着他无私且不厌其烦的指导和帮助,年轻人私下谈起他都觉得有种定海神针般的信赖感。他的团队在型号中颇具盛名,而他也被同事们尊称为“航天铁人”。因为同事们认为,没有铁人攻不破的难关,也没有铁人完不成的使命。

在长期的工作中,夏玉林一心钻研技术,不计较个人得失。在他的理念里,没有所谓的名与利,只有中国航天越强越好。他是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的践行者,他的尊重科学,严谨务实,爱岗敬业,开拓创新,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品质,是看尽国家沉浮后一心追求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涌现。他用三十余载年华,热忱书写了卫星事业的一页页华美篇章,在他倾尽全力助推某国家重点型号顺利发射并在轨稳定运行后,他依然勤勤恳恳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地为我国航天事业做着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