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西北工业大学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十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通过提高思想认识、建章立制、典型示范等措施,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顶层设计齐抓共管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贯穿于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行政管理等方面,为此,学校党委加强了顶层设计,统一部署,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

为了加强青年教师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学校专门制定了《西北工业大学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召开青年教师思政教育工作推进会,就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具体措施展开讨论。学校工会向全校教职工发出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倡议书》,倡导自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校工会通过多种形式对广大师生员工和校友进行了调研工作,大量的数据为学校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学校专门利用暑期举行由全校党政工领导、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参加的师德师风建设研讨会,请学校老领导介绍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学校一批具有深刻影响力的“三育人”先进典型人物的事迹,我校“三育人” 工作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请国家级教学名师以自己的教学科研经历畅谈育人的感受和理念,意在继承光荣传统。各学院积极举办师德师风建设研讨会,交流如何当好老师、当好导师的经验。

二、建章立制,规范工作

良好的师德师风形成和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制度纪律的约束。我校坚持激励引导与规范约束相结合,通过认真建章立制,严格监督管理,增强教师的纪律和道德观念,对现行的与师德师风建设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修订。如《教职工道德规范》《本科教学课堂准入条例》《学术道德规范》《硕士生导师遴选办法》《导师资格年度审核办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暨师德先进评选办法》《任课教师课堂教学规定》《加强具有海外背景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培训的办法》《师德师风投诉处理办法》《师德师风考评及奖惩办法》《二级单位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考评办法》等等。通过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对依法治教,严格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筑牢师德师风底线,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明确职责,形成联动,建立机制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方面相互协调配合。学校建立由多个部门组成的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负责协调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齐抓共管,部门联动,学院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工作机制。为了克服各自为政现象,学校以制度为基础,以防范和查处失范现象为抓手,专门制定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方案,确定了工作重点,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同时要求各学院制定师德师风建设实施规划和相应的考评办法,使上下形成合力。

四、加强青年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为了提高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培养为国防科技服务和奉献精神,学校工会和宣传部、科技部等部门近年来组织了80多场“太白教授”沙龙活动,请院士、长江学者、国家级教学名师、职能部门负责人传授成功的经验。组织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千人进百企”活动,了解社会,服务国民经济;深入环境条件艰苦的国防基地进行学术访问交流,感受军人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一些学院也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富有特色的组织教育活动,如材料学院每年组织院士报告会,安排所有“杰青”、“长江学者”和其他知名教授走上讲台为本科生上课,增强青年教师的育人意识。又如理学院针对部分青年教师没有编入具体学术团队的情况,学院在应用物理系成立了“青年研究室”,在应用化学系新设“前沿研究室”,在数学系成立“青年互助会”,定期开展沙龙活动,为学院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

五、重视先进宣传教育,发挥典型引领作用

学校在现有的评选“三育人”先进、本科生教学最满意教师、研究生教学最满意教师基础上,每年教师节举行“礼敬吾师”颁奖典礼,用难忘的镜头、感人的画面、真诚的演讲,展现了西工大优秀教师的精神风采和深厚的师生情谊。校报和校园网推出“青年教师工作大家谈”系列报道,以典型的事例教育和引导青年教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士橹一生爱岗敬业,始终坚守航天事业,60多岁坚持给本科生讲课,90多岁还亲自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生前把多年的积蓄捐给了学校的人才培养,学校党委作出《关于向优秀共产党员陈士橹同志学习的决定》,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决定,追授陈士橹同志“工信楷模”荣誉称号(部系统首位“工信楷模”),学校开展了向陈士橹院士学习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组织陈士橹院士事迹宣讲团在校内外进行多次宣讲活动,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学校工会制作了近五年来获得陕西省师德标兵、全国模范教师、国家教学名师等先进人物事迹宣传展板,在校内展出;整理汇编《教书育人文集》,编辑出版《燃烧的红烛》一书,整理收录了不同年龄段、各具特色的22位获得省部级以上师德标兵和优秀教师等先进人物的事迹,作为青年教师培训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教材。

六、言传身教、爱岗敬业、严谨治学

良好的师德师风首先来自于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敬业,来自于教书育人的责任。学校广大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以自己的道德情操、严谨的治学态度去感化和培养学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德民教授从教四十多年,他在指导研究生论文时要求十分严格,选题一定要学科前沿,要有重要研究价值,要有一定难度,要有创新性,否则不能进入论文选题范围。对于学生论文,他几乎关注每一个细节,亲自还原学生的每一个试验结果,验证其求证方式。

傅恒志院士自2006年始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10万元(以后每年从工资中支付5万),张立同院士捐助10万元,在材料学院分别设立了崇德奖学金和求实奖学金,以奖励学院品学兼优的博士生。

年轻的长江学者刘锋教授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十分重视学术道德的培养和示范。迄今为止,他所发表的180多篇SCI论文中,没有一篇非他自己亲自撰写而署名第一的论文。他说,作为导师发现人才时,要不计身份,主动给学生创造条件加快其成长。

全国优秀教师杨智春教授以导师赵令诚教授(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全国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为榜样,他的右腿受伤后,为了不影响教学效果和课程进度,整整两个月的时间,每次上课都由夫人用轮椅推到教学楼下,自己拄着双拐艰难地上楼给学生上课。其敬业精神,深深感动了身边的年轻教师和学生。

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姜学锋是一名敬业精神极强、具有高度责任感的教师。他对待教学工作始终坚持“课前全身心准备,课上全身心投入”,他是全校唯一一名4次获得“本科教学最满意教师”奖励的教师。在“评师网”的关注与好评指数排名中居陕西省前列、我校之首。学生普遍喜爱听他讲课,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得到多所省内外985、211高校同行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

随着时代的变迁,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平台——“三育人”工作从来没有断线,它像一面旗帜始终在我校的上空猎猎飘扬。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的集体有18个;获得国家级的荣誉称号的个人有22人……学校培养的一批又一批毕业生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并都在各自工作的领域发挥着领军人物的作用,他们为祖国的国防科技、经济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