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8日,北京南站。《帧像•故事中国》“高铁筑梦号”沙龙正式启动。中国网记者 陈维松 摄

中国网新闻8月28日讯(记者 董小迪)《帧像•故事中国》“高铁筑梦号”系列沙龙于8月28日正式启动,沙龙首创高铁会场,在移动的列车上讲述中国高铁故事。上午十点,首期主题沙龙“行走的中国名片”随着G13次列车的启动正式启航。

从2008年第一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京津城际高铁,到走出国门、迈入五大洲数十个国家,再到即将回归的350公里/小时的高速时代,中国高铁以一项项傲人的成绩,彰显日益强劲的中国力量。

寒来暑往,万里铁轨,这一列列车厢又承载着哪些精彩动人的故事?在沙龙现场,高铁工程师、列车长和资深铁路迷,与到场嘉宾分享了有关高铁的瞩目成就和那些镌刻在铁轨上的温情故事。

2017年8月28日,由北京南站始发终点到上海虹桥站的G13次列车上。在《帧像•故事中国》“高铁筑梦号”沙龙的现场, “复兴号”设计经理、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高铁技术平台首席专家邓海进行故事分享。中国网记者 陈维松 摄

作为“复兴号”的设计经理,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高铁技术平台首席专家邓海,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讲述了“复兴号”诞生的全过程。他说,是高铁让他这个大山里的孩子有了自己的舞台。即便左耳曾一度因劳累失聪,邓海也始终铭记着自己“引领中国高铁安全跑出新速度”的愿望。

2017年8月28日,由北京南站始发终点到上海虹桥站的G13次列车上。在《帧像•故事中国》“高铁筑梦号”沙龙的现场, 北京客运段高铁一队高铁十二组彩虹乘务组列车长李媛进行故事分享。中国网记者 陈维松 摄

除了工程技术专家,与高铁朝夕相伴的,少不了日夜奔波的乘务人员。李媛是北京客运段高铁一队高铁十二组彩虹乘务组的列车长,这位已有9年工龄的85后女孩说,铁路人面对的是一桩桩突发事件、一个个缺席的节日。但也正是铁路,让她有机会参与无数动人的温情故事。

李媛曾经在列车上捡到过一个背包。“打开以后,所有人都惊呆了,里面装了满满一书包的钱,有好几十万。”她说。

背包的主人是一位年过五旬的老华侨,包里的钱是他与另几位华侨捐助给震后汶川灾区的。老华侨考虑到灾区取现不便,所以直接带来了现金,表达华侨们的心意。李媛说,高铁连接城市、缩减距离,也传送着温情。

2017年8月28日,由北京南站始发终点到上海虹桥站的G13次列车上。在《帧像•故事中国》“高铁筑梦号”沙龙的现场,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高铁达人”冯琰进行故事分享。中国网记者 陈维松 摄

如今,高铁慢慢成为国人首选的出行方式。从小旅居瑞士的外籍华人冯琰直言,2008年第一次搭乘高铁,打破了他曾对中国铁路脏乱、拥挤的刻板印象,是高铁让他爱上中国铁路。

“越是对铁路深入探索,就越能发现它的美。这也不断激发我的好奇心。”冯琰说。

如今,身为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的冯琰是名副其实的“高铁达人”。冯琰的足迹遍及12个铁路局的140个车站,多次参与铁路客运的英译工作,更无数次在国际讲台上骄傲地谈及中国高铁……今年3月,冯琰开始筹拍高铁系列纪录片,想要踏遍中国的每一座铁路小站。

2017年8月28日,由北京南站始发终点到上海虹桥站的G13次列车上。在《帧像•故事中国》“高铁筑梦号”沙龙的现场,《故事中国大会》正式启动。中国网记者 陈维松 摄

三位嘉宾生动的分享后,沙龙现场举行了《故事中国大会》的启动仪式。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于运全,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院长、中国新闻史学会公共关系分会会长陈先红,中国网总编辑助理郑文华参与剪彩。

《故事中国大会》是《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国际大赛》的后续计划,除即将在北京举办的大赛颁奖典礼外,还将启动奔赴祖国各地的系列巡展与宣讲活动。

2017年8月28日,由北京南站始发终点到上海虹桥站的G13次列车上。在《帧像•故事中国》“高铁筑梦号”沙龙的现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院长、中国新闻史学会公共关系分会会长陈先红讲话。中国网记者 陈维松 摄

“《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国际大赛》的宗旨和目的就是发动一场全民参与、全社会参与,乃至国内外友好人士共同参与的活动。目前,全国20多个省市,海内外近200多所高校都提交了作品。”陈先红介绍。

2017年8月28日,由北京南站始发终点到上海虹桥站的G13次列车上。在《帧像•故事中国》“高铁筑梦号”沙龙的现场,饿了么副总裁、首席食品安全官王三虎讲话。中国网记者 陈维松 摄

在追求中国速度的同时,高铁在服务领域也在不断探索,如今,已经有27个主要高铁客运站推出了互联网订餐服务。

“如何让高铁、互联网+餐饮两个高速的,为消费者服务的模式更好地结合,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饿了么副总裁、首席食品安全官王三虎提出,“如果高铁沿线的名特优小吃和餐饮能通过适当途径送到旅客的座位上,这样就能在满足旅客美食需要的同时,促进当地特色餐饮的发展。”

“高铁筑梦号”系列沙龙是融媒体平台《故事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北京铁路局等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以媒体跨界融合的新姿态,聚焦与讲述和高铁相关的正能量故事。从此中国高铁不仅是运输物资、承载人员的载体,更成为传播中国正能量的脉搏。

 

2017年8月28日,北京南站。《帧像•故事中国》“高铁筑梦号”沙龙正式启动,北京南站党委副书记梁兆钰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中国网记者 陈维松 摄

北京南站党委副书记梁兆钰告诉记者,北京南站自2008年投入使用以来,在九年多的时间里,车站运行的列车已经从最初的47对提高到190余对,日运送旅客量也从不到两万人飙升至11万人左右,翻了六倍。

“‘高铁筑梦号’沙龙的举办,可谓恰逢其时,有助于广大旅客从多个角度理解中国高铁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梁兆钰补充,“其实配合高铁的还有线路、维修等很多方面的工作,希望沙龙未来还能走进高铁生产车间,进一步进行拓展。”

2017年8月28日,北京南站。《帧像•故事中国》“高铁筑梦号”沙龙正式启动,北京铁路局北京客运段党委副书记王博轩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中国网记者 陈维松 摄

在北京铁路局北京客运段党委副书记王博轩眼中,北铁见证了京沪高铁的开行与发展,高铁的发展不仅方便了民众出行,也振奋了无数国人。

“在高铁上举办沙龙,应该说是全国首次,能在北京客运段办,我们很高兴,一定要把它办好,讲好中国故事,讲好百姓的故事。” 王博轩说。

2017年,中国网推出大型融媒体平台《故事中国》,包含线上产品《世相》、《帧像》、线下系列沙龙《帧像•故事中国》、《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国际大赛》四大板块。线上产品集短视频、图集、深度文字稿件等多种表现手段为一体,同步推出中英双语内容,在中外多个平台推广;线下活动力求把记者采访到的真实、有质量的故事带到现场,已成功举办多期。

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国际在线、中国经济网、中国青年网、央广网、环球网、北京时间等媒体均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