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来暑往、冬去春来……在白山黑水、雪原林海、城镇乡村间,一直奔跑着一趟又一趟“站站停”的“暖心小慢车”。这是沈阳铁路局为方便边远地区百姓出行,促进当地资源流动、经济发展,坚持开行了几十年的“乡村小火车”。

在吉林省东北部的大山深处,就有这样一趟列车,硕大的火车头牵引着短短的6辆绿皮硬座车厢,以不超过80千米/小时速度钻山越水,见站就停,被当地老百姓亲切的称为“暖心小慢车”。这趟列车就是由沈阳铁路局吉林客运段担当的吉林至图们4343/4次列车。

吉林至图们4343/4次列车全程运行401千米,途中停靠13个车站,6个乘降所。尤其是在延边地区,“小火车”是唯一一列通往延边的绿皮车,当地资源流动、经济发展和人员流通,大部分以来“小火车”来完成。

这趟列车沿途都是林海雪原和大山深处,公路交通十分不便,尤其是到冬季风雪天气,封路、断道是常事。此时,小火车成为当地居民日常出行和贩卖自产山货农产品的主要交通工具,可以说是这趟列车拉动了山区经济的发展。

每年春秋季,在小姑家、二道河、老爷岭、六道河、七道河等车站和乘降所,会有大批乘座该次列车的旅客上山采蘑菇、摘野菜、拾野果、收山货,高峰时每天能有600余人,箱包背蒌比比皆是,他们会利用乘车时间整理一天的收获,摘菜、晾菜、晒菜,成为绿皮小火车上一道特得风景。

沿途的老百姓对这趟列车充满了深厚的感情。朝鲜族旅客全永化家住图们市,每周都要乘坐2到3次小火车,回到敦化老家看望80岁的老人。谈起对小火车的感情,他说:“坐了30余年,看见这趟车就有家的感觉,从最初时的几角钱,到现在的14.5元钱,铁路的便民、利民、为民服务沿线老百姓作风的始终没变。现在坐汽车从图们回敦化得50多元,一周回两三趟,也是不小的负担。虽然通了动车,但还是喜欢这趟小火车,听着民族话,看着铁路景,是一种享受,再与列车员用朝族话唠点家常,旅途感觉不到一点孤单和寂寞。”

这趟列车自1963年开行至今,已安全行驶了54年。乘务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热情、周到为沿途山区旅客服务的初心没有改变。

今年54岁的列车员杜景春已在4343次列车上为旅客服务20余年。从踏入列车段那天起,他就担当这趟车这趟乘务,车体由最老式木板车,大棚车到现在22型车一直再变,但是他对这趟车的感情始终没变,为了服务朝族旅客,他还自学了朝语,现在能用流利的朝语与旅客对话,好多朝鲜族旅客都和他成为了好朋友。

冬季列车运行高寒山区,山区气温最低可达-300C以下,而对于绿皮车体,车内每1度的提升都需要乘务员付出艰辛的努力,一趟乘务下来,每节车厢焚烧300千克煤炭,但就是这样,车内温度也往往在10℃左右。为此他们为每一个车窗加装了水晶板,外可透光、内可挡风,在严寒的冬季车内温度保持在20℃以上,被旅客称之为温暖的“大棚车”。由于列车途经朝鲜族聚居的地方较多,有229千米是运行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境内,占全部里程的58%。为满足朝鲜族旅客的乘车需求,他们将列车内所有提醒提示标语都采取朝汉双语形式,并车内安放了朝族风情画、民族装饰物和展现地域美景的风景画进行布置,营造浓厚民族氛围,同时抽调朝鲜族和懂朝语的人员担当该次列车乘务工作,用流利的朝语与旅客对话、交流和服务。

为方便山区旅客出行,列车为旅客提供了贴地气服务,推出客票、列车到开时刻,吉林、延吉市公交汽车引导、沿途风景查询服务,并设置爱心帘,方便母亲为婴幼儿哺乳。列车备有一次性水杯,在早、午用餐时段开展送水到坐,全程保证不间断供应开水。很多乘车旅客受经济条件、生活习惯所限,不能经常洗澡,特别是务工人员乘车时,人少时累了想躺在坐席上休息一会,可脱了鞋气味熏天影响其他旅客,不脱鞋又怕把坐席污染,左右为难。针对这个实际问题,乘务员想出了一个土办法,就是每班准备一些塑料方便袋,推出“文明小鞋套”,每当发现务工人员窘境时,及时为他们提供方便袋套在鞋子上,即不污染坐席,又不污染环境。这趟列车还为旅客配备了充电宝、编织袋、包装绳等物品,解决旅客乘车时遇到的小难题。外出长途旅行购票一直困扰着山区旅客,针对这种情况,这趟列车开展了移动购票服务,对有购票需求的旅客通过手机将旅客购票信息发送到车队值班干部手中,由值班干部帮助旅客购买中转车票或订购卧铺,方便旅客中转换乘购票。

现在,这辆绿皮车名气越来越大,很多人都慕名而来,坐上车沿途看景色,买特产,体验民俗,而这辆车本身也成了一道风景。现在,随着高铁、动车的组网贯通,承载着几代铁路人情愫的“暖心小慢车”本身也是一道极具内涵的风景,犹如窖藏老酒,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醇厚、越香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