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北综合农贸市场。
“路变宽敞了,再也不怕堵车了。”“再也不用半夜就起床抢摊位,摆摊也有遮阳避雨的地方了。”“道路干净整洁多了,人的心情也自然舒畅多了……”2016年4月底,北门市场正式搬迁至城北综合农贸市场后,黔城市民对区委区政府这一惠民项目无不拍手称好,北门逢场必堵的历史也随风而去。
“以前每逢赶场,顾客说什么听不清楚,做生意像吵架,想去进点货用两条腿走都难得通过,更不用说开车了。”市民张志英近日回忆起北门“逢4逢9赶场的‘场梗阻’”老大难历史问题直摇头。
张志英在北门经营一家文具商店,以前每到赶集天就是她心情烦躁的日子。各地商贩云集北门片区,在长征路北段和光明路上摆摊设点。来往的汽车、流动的人群、定点的摊贩,“包围”了宽仅7米的道路。挑选货物的人群在道路中不停“流动”,开车的司机们小心翼翼,不停地按喇叭,在人流中“见缝插针”。张志英在拥挤嘈杂的环境下,只能扯着嗓子跟顾客说话,一天下来口干舌燥、喉咙嘶哑。遇到商店缺货,还要拎着大包小包的货物,穿越人流车流,费神且费力。
随着黔江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尤其是黔江“两城同创”工作不断推进和光明隧道的正式通行,北门临时市场治理势在必行。2016年4月29日,城北农贸市场正式开市,北门路边摊没了踪影,商贩们前往新市场里摆摊设点。张志英心烦的日子结束了,她告诉记者,如今终于能清净地做生意了,北门不仅道路宽敞了,还变平坦干净了,需要进货只要一个电话,供货商就送到店门口。
原本拥堵的北门片区恢复了通畅,相对偏僻的城北现在却热闹非凡。近日,记者赶集天在现场看到,市场对交易商品进行了分类分区,配备排污、公厕等基础设施,规划活禽区、鲜肉区、水产区、熟食区、干货区、蔬菜区、肉类加工区、冷冻食品区53间门面和117个摊位。此外,市场内还设置了公平秤,方便交易双方买卖公平。商贩们在指定区域停好车,在自由贸易区里摆摊设点,前来赶场的人群有序进出。
“以前在北门的时候,半夜12点就从家里出发,为了一个位置要守上一整晚。现在这里宽敞多了,并且还有遮风避雨的地方。”城东街道高涧社区5组居民李攀学告诉记者,以前每逢赶集天,他将家里的农副产品背到集市卖。为了在角落里争得“一席之地”,每次都是半夜12点从家里坐车到北门,然后守上一整晚。现在的城北农贸市场虽然比北门远了一些,但是设施更齐全、管理更规范、做生意更方便。
“到桃子坝去赶场虽然比北门远了一些,但是从长远看,更利于黔江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市民王女士说。
据区城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城北综合农贸市场是黔江“两城同创”重要惠民项目,随着市场的开市,商贩们有了设施齐全、管理规范的新市场,北门市场几十年来难以解决的“场梗阻”问题得到了彻底的根治。(记者 李丹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