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自然风光优美、人文底蕴丰厚,秀山之秀人所共知。

近年来,该县贯彻“构建绿色秀美的生态屏障,营造水清岸绿的水系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的城市空间”城市发展理念,城市形象大大提升。

 

  “面子”工程——

扮靓人居环境

青山绿水,是对环境的最高赞誉,秀山正是如此。梅江河穿城而过,鱼游浅水,白鹤飞舞,为县城增添了不少灵气。

之前,梅江河县城段却因生活垃圾、白色漂浮物随处可见。

如何让母亲河景更美,水更清?

“水域清漂是我们日常的重要工作之一。今年上半年,就清理梅江河两岸垃圾179.7吨。” 县市政园林管理中心副主任王愚介绍,在城市环境治理中,该县首先从“面子”工程做起,主次干道每天普扫2次,洒水作业2次,每周对人行踏板、非机动车道和车行道循环人工冲洗1次,清洗环卫设施设备,垃圾日产日清,全面打造洁净城市。

在秀山,城市环境治理远不止简单的清清扫扫。

“现在,我们重点在推进城市精细管理,重点项目建设上下功夫。”王愚介绍,现在,该县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梅江河绿道长廊建设、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等系列重点项目序时推进。

值得一提的是,该县投入1个亿,花大力气推进背街小巷整治、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等一系列老大难工程,提升城市面貌。

 

  “里子”工程——

构建生态体系

随着社会发展,“城市内涝、河流污染、雨水流失”,“城里看海”等“城市病”饱受诟病。

城市建设中,秀山坚持“内外兼修”理念,把工作从“地上”转入“地下”,要“面子”更注重“里子”。

2016年,秀山县申请作为全市三个海绵城市试点县之一。坚持以海绵城市建设作为推动城市发展转型升,积极探索海绵城市建设与旧城改造结合新路,高效有序推进试点工作,着力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带来的各种问题。

“一座城市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能像海绵一般有‘弹性'、‘收放自如',便能在应对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等侵袭时实现最大限度的适应。”该县城乡建委副主任、海绵办副主任黄金海介绍,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终达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城市需求。

2016年,该县海绵城市建设成果喜人:共计实施项目12个,试点面积1平方公里,完成投资8500余万元。

黄金海介绍,2017年,该县计划实施改造建设区域面积为2.8平方公里,预计总投资3亿元。到2018年,完成投资11.22亿元,完成面积为6.4平方公里的试点区域。最终完成35亿元投资,完成80%城市区域的全部改造。

同时,该县还将通过改建各类雨污水管网,严格控制排污点面,进一步提升梅江河流域水质,公园、广场品质。

 

  “名片”工程——

塑造城市灵魂

八卦井、天后宫、老城墙、大宅院、古戏台、特色商号……走在秀山西街,仿佛踏入历史。

西街是秀山县城最具厚重历史的街区,清乾隆元年(1736年)建县以来,西街一直是老县城的集中居住区,是秀山人对老城的记忆。

为留住城市记忆,近年来,县委政府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西街进行修复保护,改造残破建筑,恢复西街历史原貌,打造城市“名片”,塑造城市“灵魂”。

2016年10月20日,秀山百年西街正式开街。这是秀山进行历史文化街区开发建设、打造旅游城市的里程碑。

今年,秀山县委县政府明确,在年底前将西街创建成为国家4A级景区。

在创建过程中,将打造乌杨过江、拉拉渡、珠宝田、天后宫、城隍庙、水现莲花、城门楼、八卦井和西门桥等景点,对传统建筑进行风貌改造,完善商业业态配置,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恢复西街、乌杨老街的历史原貌,将其改造成展示古街文化和传统商贸文化的景观步行街。

不仅如此,该县还提出了以县城“一山一水一街一寨”为重点,突出“边城、花灯、土苗”三大文化特色,力争将县城打造成为5A级旅游城市的目标。

城市环境进一步靓化、城市生态进一步改善、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武陵山区最美县城的蓝图正变成现实,“武陵明珠”更加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