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秀山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坚持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内部优化同步,以中药材、茶叶、油茶、果蔬、畜禽养殖为主的特色效益农业规模不断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三品一标”认证数量持续增加;现代中医药、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向纵深迈进,海王中医药产业园项目落户秀山;石墨烯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工业园区“三园一组团”框架基本形成,A区建成区面积达1.6平方公里,产出强度达71.2亿元/平方公里,工业集中度达81.8%,被评为市级特色工业园区。

今后五年,秀山将以全面建成武陵山区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和武陵山区特色工业基地为目标,不断融合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抓工业理念抓农业,用互联网思维发展农业,不断强化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不断强化工业支撑作用,把发展工业经济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工业园区主战场地位不动摇,不断壮大工业经济规模,提高工业经济质量和水平,在做大总量和提升质量上谋求新跨越,实现武陵山区特色工业基地目标。

建成武陵山区特色工业基地

工业是县域经济的“脊梁”,自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以来,秀山县按照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的要求,着力加快点上开发的力度和速度,走出了秀山不能发展工业和工业发展没有区位优势的误区,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秀山有“世界锰都”之称,但面对五大功能区域的全新定位,调整产业结构是秀山人不得不面对的战略抉择。

作为国家独立工矿区转型试点县,工业是锰都转型的主战场。秀山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将涉锰企业进行关停并转与整合重组,从2010年开始,先后关闭83家锰粉加工厂,整治37家硐采矿山企业。

为构建新的产业引擎,秀山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打造特色工业基地,在提档升级传统电矿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目前,秀山围绕工业“1+2+X”产业体系,提档升级传统产业,打造100亿级电矿产业;重点培育医药中间体提取、中药饮片加工、颗粒配方研发和功能饮料、中成药、药品保健品开发产业链,打造100亿级现代中医药产业;积极推进农副产品加工,打造50亿级农产品加工产业;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打造100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积极拓展园区空间,优化产业布局,园区产出强度达到80亿元/平方公里,工业集中度达到85%。

2017年,秀山在加快推进“工业强县”战略中,制定了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做大规模与提升质量并行,推进工业向特色化、关联化、链条化、集群化发展的具体干法。

此外,秀山自治县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以上。同时,秀山将强化工业支撑作用,把发展工业经济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工业园区主战场地位不动摇,不断壮大工业经济规模,提高工业经济质量和水平,在做大总量和提升质量上谋求新跨越,实现武陵山区特色工业基地目标。

建成武陵山区特色农业示范基地

近年来,秀山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提质增效促发展”的总体思路,在稳定发展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中药材、茶叶、畜禽、果蔬等特色效益农业,全县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今年前三季度,全县农业增加值12.73亿元,增长5.3%,增幅全市第二,组内第一;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33元,增长12.6%,增幅全市第一。

在秀山县农业农村“十二五”总体规划框架下,秀山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合理布局产业基地,中药材、秀山土鸡、柑橘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加工能力逐步提升,万物春生公司的中药材提取物生产线全面达产,奇秀食品等公司开发的“真金白银”、“花纪·双花露”、“黄精饮料”等中药材类饮料成功上市销售;品牌打造初见成效,全县目前有农业商标128个,“重庆市名牌农产品”4个、“重庆市著名商标”5个、“三品一标”农产品40个;同时市场开拓稳步推进,建成武陵山中药材电子交易中心,实现网上交易5000万元,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

据了解,作为农业大县,秀山旨在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现代农业园区为平台,以“一乡(镇)一业、一村一品”为抓手,大力发展以中药材、茶叶、油茶、果蔬、畜禽养殖为主的特色效益农业和以休闲观光、体验、创意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打造武陵山区特色农业示范基地,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如今,秀山农业现代化水平和特色农业效益在武陵山区都处于领先地位,兴隆坳、清溪场升级为市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