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7月27日讯(记者 陈琦) 27日上午,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今年上半年贸促会商事法律服务工作的有关情况和创新做法。

据贸促会法律事务部副部长刘超介绍,在近期越南彩涂板保障措施案中,中国贸促会组织中国企业由以往的被动应对经贸摩擦转变为行业主动治理的方式,最终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2016年7月,越南对彩涂板发起保障措施调查,中国产品年涉案金额超过5亿美元。案件立案后,中国贸促会在商务部指导下迅速组织主要企业主动进行“行业治理”,成立自律委员会,开展行业自律,提高产品质量,规范出口秩序。

2017年5月31日,越南工贸部发布终裁结果,3年内对进口的彩涂板产品采取数量限制方式的保障措施,而其中中国出口数量则由中方通过行业自律的方式负责管控和分配。这一裁决结果保住了中国彩涂板在越南这一重要的出口市场和份额,避免了以往进口国管控数量限制引发进口商的竞相压价,导致中国企业再次陷入低质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切实维护了行业利益。

据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近年来,中国镀锌行业企业频遭贸易救济调查,发起国家包括欧盟国家、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泰国、越南等,行业企业遭受打击巨大,镀锌企业已无力应诉,亟需支持和帮助。对此,贸促会主动填补了经贸摩擦应对的“真空区”,帮助行业打赢了新西兰对华反补贴第一案。

2016年12月19日,新西兰商业、创新和就业部对进口自中国的镀锌板卷发起反补贴调查。中国涉案产品在调查期内对新西兰出口量4000多吨,金额约320万美元。由于案件金额小,企业应对意愿不强。在这一背景下,中国贸促会代表行业积极与政府配合开展案件应对工作。本月6日,新西兰政府发布终裁结果,裁定中国对镀锌板卷行业补贴微量,且没有对新西兰当地产业造成实质损害,将以无措施结果结案。刘超介绍称,除上述新西兰镀锌板卷案外,还有阿根廷对华卫浴陶瓷反倾销案,欧盟对华低碳铬铁反倾销等。这些案件的特点均是涉案金额小,出口商绝大部分都是私营小微企业,应诉组织难度较大。然而,目前正处于《入世议定书》15条到期后的敏感时期,很多国家针对是否在对华反倾销调查中继续使用“替代国”做法的态度尚不明朗。如果中国行业企业放弃案件应对,有可能引起部分国家加大对中国立案的力度,并继续对中国使用不公平的调查规则。针对这些“企业不愿为、行业无力为、政府不便为”的案件,中国贸促会在商务部的指导下,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全力帮助行业企业应对这类具有特殊指向性意义的小金额经贸摩擦案件,维护了中国行业企业合法权益。

在此次发布会上,刘超还介绍了多项中国贸促会在商事法律服务方面的工作。目前,贸促会已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等国合作建立商事法律合作委员会,与韩国、东北亚、俄罗斯、日本、英国、新加坡、孟加拉等国的商事法律合作也在积极推进中。此外,贸促会还在继续推进“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别的法律风险研究项目以及“一带一路”与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法律培训基地和涉外法律专家库的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