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北京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6~2017)》在京发布,图为发布会现场。中国网记者 董小迪 摄

中国网7月27日讯 昨天,《北京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6~2017)》(以下简称北京蓝皮书)正式在北京发布,本书通过对社会组织、人口问题、网络社会、违法犯罪等六个治理领域的研究,阐述了社会治理的亮点与问题,并就解决对策给出了建议。

北京蓝皮书指出,流动人口向周边地区转移居住,导致周边村人口激增,公共服务压力大,违法建设掀高潮,社会治理现风险,进而生成一批新的“重点村”,产生“堰塞湖”等效应,城乡结合部治理亟待新思路。

如唐家岭村开始整治后,原聚居在唐家岭村的外来流动人口转移到了周边区域。距唐家岭仅有3公里的小牛坊村又成了流动人口新的聚集地。小牛坊村拆迁了,这里的流动人口又转移了。昌平东小口镇兰各庄村就是典型的因周边拆迁整治,流动人口猛增形成的“重点村”。

此外,在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聚集区,非法经营正因流动人口现实生活需要而逐渐规模化、普遍化,甚至出现了对合法经营的逆淘汰现象。

如昌平区回龙观乡每周二、周六都会有流动人口自发聚集的集市,影响本地市场经营;昌平兰各庄村出现了流动人口聚集的废品集散地,并在周边形成为其服务的相关产业,滋生了相关产业链;海淀福缘门社区每天晚五点后会出现烧烤一条街,多为占道经营,对正规饭店经营造成了很大影响。

北京蓝皮书发现,流动人口非法经营已经是“常态”现象,比较司空见惯。基层在治理非法经营活动时多注重短期效果,在一些重要活动节日或上级检查时重点排查,并没有形成一种长效机制,造成非法经营活动的反弹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