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知国情、话自信”海归系列恳谈活动第二场现场。中国网记者 尚阳 摄

中国网新闻7月23日讯(记者尚阳)7月21日,由欧美同学会主办的“知国情、话自信”海归系列恳谈活动第二场在京举行。本次活动主题为“中国共产党:理论、文化自信”。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韩毓海,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陶文昭发表了主旨演讲。会议由欧美同学会党组书记、秘书长王丕君主持。

中央党校教授孙劲松、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易学文化研究院教授连劭名,中共北京市延庆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祁金利等出席了本次活动并围绕“留学人员如何树立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展开对话。

理论自信:把握历史脉搏找到发展规律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陶文昭表示,我们国家发展到今天,理论体系是相对成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陶文昭发表主题演讲。图片由欧美同学会提供 冯世光 摄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我们更要以博采众长的心态,择善而从,吸收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有益成果。”陶文昭说。

他还指出,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

中共北京市延庆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祁金利认为,“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彼此关联,是一个事物不同的侧面或者不同层面的表述。

在中央党校教授孙劲松看来,理论自信来自于理论功能,“理论有两大功能,首先是具有方向性,指明人类社会发展前进的方向性;另一个是实践性,对以往实践总结是正确的,这样的理论才会自信,我们的实践证明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孙劲松说。

国都证劵投资银行总部副总经理李彦之是1980年出生,也是现场发言嘉宾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他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80后眼中的理论自信。2010年,李彦之在他“最迷茫的”而立之年正式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2002年至2008年我一直在外留学,之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较少,而当我申请加入共产党的两年中,我重新学习了党史,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章程就修改了18次之多,一个能够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与时俱进的政党必然具有先进性,正是在这入党前后严肃规范的政治生活中深刻领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从而加深了本人对理论自信的理解。”李彦之说。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