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材魁梧、眼神刚毅、肤色略黑的山东汉子,很容易让人将其与“安全感”三个字联系起来,这是张爱军给人的第一印象。而在现实工作中,他确实也从事着与安全相关的工作。

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药以安为先”。食品与药品安全工作,关系到我国13亿多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张爱军就是一名在前线守护的“食药监人”。

张爱军,男,中共党员,1971年6月出生,大学学历,1990年12月参加工作,199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多次荣获 “优秀共产党员”、“百名优秀农村基层干部”等荣誉称号,在部队服役期间曾多次参与维护社会稳定任务,荣立三等功两次,复员以后先后在费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现任费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上冶所所长。

参加工作近30年来,张爱军扎根奉献在基层,始终奋战在食药监工作的最前线。守护“入口”的安全,这是张爱军及其带领下的团队所秉持的基本信念。

“对党忠诚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要求”

作为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的食药监人,张爱军与他的团队牢记党的嘱托,以出色的工作业绩书写了一曲无私奉献的食药监人之歌。

在采访中,张爱军多次强调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对党忠诚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要求”,这也是这名军人出身的基层领导干部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所得出的切身体悟。

在张爱军看来,食药监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党的领导,必须做到对党的绝对忠诚,只要是党需要的就要义无反顾的去奋斗,去拼搏。

基层工作经验对于每一位管理者而言都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张爱军说,“基层工作是考验能力的舞台,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广阔天地。”的确,基层工作是最贴近人民群众的工作领域,是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场域。

参加工作20多年来,张爱军扎根基层,带领工作团队密集走访,充分了解人民群众的诉求,切实贯彻“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理念,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自此前担任工商所所长期间,就与贫困家庭结对子,迄今已经帮扶近20名贫困失学儿童,帮扶范围涉及全县的三个乡镇。

在十多年前工资收入都不足以维持家用的情况下,依然挤出一定的资金用以帮助贫困学生,目前这些孩子大都已经成才,其中的11名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基层工作是考验能力的舞台,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广阔天地”

张爱军表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就在于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诸如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可以说食品药品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的头等大事。”

张爱军带领他的工作团队履职尽责,切实为人民群众饮食用药保驾护航。

近年来,为保障辖区内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围绕中心工作,张爱军工作团队积极开展重大节日、重点环节、重点领域等专项整治活动,突出以肉类、酒类、豆制品、奶制品、饮料、保健食品、儿童食品及节日期间人民群众消费较多的食品药品为重点品种,以农贸市场、超市、无证照小作坊和“黑窝点”为重点整治单位。

2014年底,查处辖区上冶镇姚河村一非法加工病死狗肉及上冶三村加工病死猪肉案,案值200余万元,涉案人员10余人,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10余人次,有力地震慑了违法犯罪行为。

基层工作的成绩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深得群众好评。由此,张爱军也被辖区内的父老乡亲亲切地称作是“我们的好二哥”(在山东,因为武松的侠义肝胆而让“二哥”有了更深层次的含义,加上张爱军排行老二,所以被群众亲切的称作“二哥”体现的是一种亲切感)。

“打铁还需自身硬”

曾经在特种部队服役的张爱军一谈起他曾经服役的部队就充满了自豪。那是一支被誉为“铁军”且出过多位英雄人物的部队,在部队最大的收获就是让他明白了“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而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培养卓越的理论和业务素养也就成了其在近三十年的工作生涯中所坚持的原则。

一方面,他在工作中带领团队认真提高理论水平,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引和精神支持。同时,张爱军带领团队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升业务知识与执法办案水平。

随着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有力推进,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认知也成为执法办案的有力武器。

他特别安排了对《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山东省药品使用条例》等各项法律、法规的学习时间。

张爱军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和理论水平,为更好开展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也正是因为对法律法规的充分掌握,使张爱军及其团队在具体的执法办案工作中可以熟练运用相关法律法规,依法照章办事,切实维护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也因此树立起了公正公平、敢于担当的好名声。

上冶镇多位群众说:“张所长依法办事,不畏强权,敢于担当,是条汉子。”

“这么多年来感觉亏欠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孩子”

张爱军说:“这么多年来感觉亏欠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在说完这句话后,我们看到了他眼眶里盈满的晶莹。

他介绍,女儿从幼儿园到小学四年级以前身体一直不太好,隔三差五就要去医院输液。女儿八岁那年有一次再次住院输液的时,正好赶上县里创城的集中整治大检查,张爱军把女儿送到医院以后就投入到工作中去了。

走之前,女儿抓住他的手说:“爸爸,为什么别的小朋友生病了,都有爸爸陪在身边,而你却不能陪我呢?”张爱军说:“看到女儿稚嫩的小脸上那副渴望他留下的眼神,不由得转身落下了愧疚的泪水。”

每每想起这件事,别人眼里的铁汉也常会被触动心底最柔软的部分。

女儿在高一时写的一篇作文《爸爸的泪珠》,以其八岁那年住院时,张爱军的落泪为切入点,表达了孩子对父亲的那种血浓于水的爱。

文章这样写道:“如今的我早已不再是医院的常客,因为正是爸爸一心扑在工作上的热情幻化成的那滴滴泪珠滋润了我,鼓舞了我……我也从小时候对爸爸的抱怨甚至记恨,而逐渐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他的心里装的是他辖区的群众,是和我一样需要他去关心和帮助的兄弟姐妹们……我爱我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