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新媒体的融合与转型”高级研讨会举行。中国网 吴静摄 
    中国网新闻6月24日讯 (记者 吴静)2017年6月12日,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官方新媒体平台“国资小新”开通五周年,包括机构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企业新媒体、媒体账号、意见领袖和专家学者在内的上百个账号同步发声,祝贺“国资小新”五周岁生日,阅读量近千万。一家政务新媒体,为何获得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

6月22日下午,“政务新媒体的融合与转型”高级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这次研讨会由中央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指导,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举办,来自中央网信办、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人民网、中国网等学界和业界“大咖”齐聚一堂,探讨“国资小新”的运营经验,纵论政务新媒体发展路径。

“国资小新”的身份、目标与成长路径

“国资小新”是谁?为了谁?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主任毛一翔说,“国资小新”以弘扬国企正能量,沟通企业与社会为己任,始终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以谦卑的姿态、平等的视角、同理的心情与社会各界沟通,以求增进了解、凝聚共识、解疑释惑、抒情通气,为建设和谐社会、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添砖加瓦。

中央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副局长侯召迅提出,“国资小新”作为政务新媒体,努力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影响可以影响的人,影响应当被影响的人,成为传递信息,提供服务,开展互动,推进工作的新窗口。祝愿爱学习,爱思考,爱卖萌,爱时尚的小新,进一步提高服务力,进一步提升人文魅力,进一步打造现象及产品,成为一棵长青树。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常务副秘书长单学刚认为,“国资小新”让网友真切体会到了国企发展的成果,提供服务、分享红利,增强了百姓的获得感。通过新媒体的影响力,“国资小新”帮助国企争取了公众支持、人才资源。

国资委新闻中心主任助理闫永介绍了国资新媒体的人格化运营与实践。作为政务新媒体的“国资小新”五年来的成长史可以用“非典型”来概括,虽然起步晚,但是迈大步,走新路,始终坚持“为粉丝创造价值”的价值观,明确了“以人为本、四位一体”的发展定位,重构了线上线下的关系链。在人格化、品牌化的运营与实践方面,“国资小新”以卡通形象为载体,打造国资国企形象代言人,探索了表情包、小新体、小新之歌等品牌发展路径。

聚焦“国资小新现象” 总结政务新媒运营之道

专家们一致肯定了“国资小新”对政务新媒体传播规律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创新。在6月12日的贺电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副院长陈昌凤说:“国资小新”让国资国企国家事更真实、自然、亲近,让我们的信息更加凝练丰富。知名时评人石述思说:在过去的五年里,“国资小新”始终身处国企改革的前沿,及时上情下达,并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成为公众及时了解国资动态的有效窗口。

五年来,“国资小新”累计发布微博19250条,微信1811篇,12个新媒体平台累计粉丝过千万,并实现了诸多“首创”:在中央部委中第一个推出自己的卡通形象,第一个创建企业新媒体联动矩阵,第一个打造自己的网络文体“小新体”,第一个在高校设立新媒体奖学金,发行了中国第一套新媒体卡通题材邮票。第一个推出新媒体主题歌曲《小新之歌》……“国资小新”独特的运营之道,并被业界称为“国资小新现象”。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院长董关鹏教授总结了“国资小新”五年来的三个运营特色:引领了人格化传播新思路,不断完善矩阵管理的新举措,开创了百家争鸣的新局面。董关鹏认为,“国资小新”实现了四个方面的创新:一是立意创新,沟通民心;二是形式创新,推出卡通形象;三是渠道创新,创建了央企新媒体联动矩阵,四是话语创新,打造了网络文体“小新体”。

“政务新媒体的融合与转型”高级研讨会举行。中国网 吴静摄

借助卡通形象开展人格化运营,是“国资小新”和中央企业新媒体发展的重要特点。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公共关系学系副主任赵新利、中国传媒大学动画系主任高薇华就“卡通形象”这一主题发表了演讲。赵新利认为,“萌”的事物有利于改善心情、提高效率、促进和谐关系,容易激发人的亲近感和包容性。高薇华认为,“国资小新”在运营过程中,卡通形象真正被赋予个性、情感和态度,与央企卡通之间存在社群化的关联,从而具备生命力、传播力和情感共鸣。

作为微博平台的代表,新浪政府合作部总经理李峥嵘将“国资小新”定义为央企出海微博的“护航者”。在“国资小新”的带领和引导下,央企微博已经构建起全新的社交媒体表达、对话和传播体系,适应了开放、协同、动态的信息生产和传播分发机制,并实现了很多创举,如将新媒体与党建工作、企业管理、流程再造、市场营销等相结合。

作为运营者,闫永总结了“国资小新”的三点启示:第一,无论平台如何变化,内容是核心,服务是王道,关系是根本,必须牢牢抓住相关方,开展人格化传播和智能化服务;第二,谁离用户最近,谁就能最大程度地分享社交红利;第三,新闻不是刚需,服务才是出路。闫永认为,价值观、云组织、关系链、新表达是“国资小新”的四个新媒体“基因”,也是运营创新转型的关键所在。

意见对话资源对接 探索政务新媒转型发展

董关鹏对“国资小新”未来发展提出了五个建议:一是要掌握网络舆论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二是方法上要主动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规律,三是引领更多的央企微博、微信、APP启动智能化改造,四是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营造更好的舆论环境,五是战术上出版系列“傻瓜书”,总结并推广新媒体运营经验。

中央网信办互联网舆情中心副主任狄多华认为,“国资小新”应该把平台继续做大,将媒体、意见领袖、网友交织起来,编织庞大的朋友圈和关系网;应该加强线下品牌建设,注册商标、保护知识产权;创作以“国资小新”为主角的动漫、微电影,提升粉丝粘性;在传递资讯的同时,充分挖掘和开拓新媒体的价值,建设央企公益平台、用户调查系统;建立研究院,为国企的形象建设,制定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行业标准。

未来,政务新媒体如何再出发,进一步提升传播和服务的效果?各界专家从舆论引导、平台建设、渠道拓展、智能化升级等不同角度提出了解决方案和发展路径。

狄多华强调,政务新媒体在既有运营成果的基础上,应当注重年轻粉丝的挖掘和巩固,要早早着手,考虑年轻一代。政府机构如何与90后、00后沟通?共青团中央宣传部新媒体工作处处长吴德祖提出了解决方案:注重议题设置、形式创新、团结引导,真正尊重青年的需要。

在平台建设方面,吴德祖介绍了当代青少年钟爱的一些平台,如中高级知识分子喜爱的知乎、重要的“二次元空间”B站、以14-17岁用户为主的QQ空间等。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院副院长李未柠同样提到了政务新媒体的平台拓展。比如,网络直播平台可以应用于新闻发布会,弹幕网站可以作为对外传播新的出口,在知乎、分答上可以用于向网友解答回应专业性较强的问题,短视频、网络电台、表情包和斗图也会成为重要的发声平台和传播形式。

多位专家从技术的角度展开讨论,为政务新媒体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院院长赵树清指出,传媒行业迎来人工智能的时代,传播的边界已经被打破。智能媒体将逐步实现人机共生、个性化推送,并建立智能分发系统。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则创新性地提出了“大数据连接论”,并将其应用到政务新媒体中。沈阳认为,政务新媒体要不断提升连接的数量、质量和美感,实现不同平台之间的数据打通、ID规划,借助大数据等工具观测用户,针对其喜好推送相应的内容。

为了适应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需要,“国资小新”已经开始一系列的准备。此前,国资委新闻中心先后召开第14、15届“国资微沙龙”,与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图灵机器人、阿里云、腾讯云、中视数讯、码隆科技等业界合作伙伴共同探索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新媒体领域的应用。在这次研讨会上,国资委新闻中心与图灵机器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对“国资小新”新媒体平台进行人工智能与信息服务改造,共同开发新闻整合推送功能,打造“央企新闻联播”等新媒体产品,提升“国资小新”品牌影响力。

“国资小新”运营团队表示,在下一个5年中,将扩大与专家智囊的合作,做好新媒体探索的先锋,提升创新和变革能力,为改善国资企业舆论环境做出更多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