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2015年12月18日,黔江区委召开三届八次全会,提出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旅游大区、城市靓区”战略。在实施“旅游大区”战略中,明确了加快建成武陵山区旅游集散中心、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和优秀旅游城市的发展目标,规划到2020年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6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70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达7%以上。围绕发展目标,该区正在编制全区旅游总体规划以及旅游交通、涉旅产业等方面的专项规划,已基本形成全区旅游发展“1+X”规划体系,力求促进“大旅游经济”发展。该区旅游精品景区建设风声水起,围绕打造濯水国家5A景区和冯家—阿蓬江“一江两岸”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带,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和营销推广等工作,在加快“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建设的同时,有计划开展休闲垂钓、风光摄影、科普考察、养老保健、山地及水上运动等特色旅游活动,并明确把城市峡谷景区作为全区中期旅游发展的“引爆点”和“核心引擎”来打造,力争2019年成功创建国家5A景区。同时,积极推进小南海世界地质公园、小南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保护性开发武陵仙山、神龟峡、仰头山景区。

3.jpg

黔江,北纬30度线上最令人心醉的地方。

上天眷顾,赋予了黔江极佳的生态旅游资源。空气清新、大地干净、碧水长流……全区森林覆盖率达60%,被誉为“森林氧吧”,拥有旅游资源单体323个,融合了地震遗址、峡谷名山、溶洞湖泊、草场森林、瀑布温泉、古镇民居及一系列优美风光,集神秘北纬30度线和重庆-长江三峡-张家界旅游金三角优势旅游资源之大成。

6.png

黔江,疲惫都市人可以安放心灵的天堂。

生生不息,孕育了黔江厚重的历史人文底蕴。东汉置县、“山出名丹”、民俗悠远……全区以土家、苗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比重达73.3%,佛道文化、盐丹文化、商贾文化世代传承,保存着古朴原真的土家民俗生态博物馆,摆手舞、赶年、摸秋、赛龙舟、吃刨汤及相关传统习俗厚植民间,构成了一幅幅鲜活恬淡的民族生活画卷。

3.jpg

 

黔江,谱写着加速崛起篇章的旅游胜地。

天道酬勤,构建了四通八达的旅游交通网络。建成渝怀铁路和渝湘、黔恩高速,建成黔江机杨,开通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昆明、杭州、西安、海口、重庆及多条重要城市航线,黔江,已成为区域功能完善的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和旅游中转港。

八方垂青,培育了众多的知名旅游品牌。全区现拥有濯水古镇、蒲花暗河、小南海、芭拉胡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县,被联合国环境基金会评为“绿色中国•杰出绿色生态城市”,被中国气象学会评为“中国清新清凉峡谷城”。

厚积薄发,集聚了旅游提速发力的基本要素。全区现拥有五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饭店3家,宾馆饭店458家,旅行社6家,旅游汽车公司1家。

4.jpg

2016年1月,黔江区贯彻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发展战略,立足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功能定位,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和多彩的民族文化,主动适应当下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城市靓区为依托、山水峡谷为特色、民族文化为灵魂、休闲度假为目的,正式扬起建设“旅游大区”的风帆,顺风启航。

大抓旅游,抓大旅游。小南海景区、濯水古镇、土家十三寨成为生态旅游的热点,芭拉胡景区成为全国旅游的品牌,“美丽乡村”、“星级农家乐”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1年的时间,黔江“旅游大区”战略的实施,已然成效卓越。

一城主导、一江拉动、一点引爆,全域发展。黔江区正围绕生态保护发展区功能定位,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强力打造旅游品牌,深度拓展旅游市场,保护“颜值”,提升品质,力争早日建成全域化的旅游大区。

两年强基础,三年上台阶,四年成规模,五年上水平。未来5年,黔江将力争成功创建两个国家5A级景区和5个国家4A级景区,至2020年,全区接待游客突破16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7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对全区GDP的贡献率达7%以上,旅游业成为全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极和战略支柱产业,建成武陵山区重要旅游集散中心、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和著名休闲旅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