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就一定会提及“歼教1”、“歼8”、“歼8Ⅱ”等一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机型,而有一个人的名字,始终与这些机型的研制紧密相连。他就是我国著名的飞机设计师、飞机空气动力学家、两院院士顾诵芬先生。

上世纪50年代,顾诵芬成功地完成了“歼教1”和“初教6”飞机的气动布局设计,成为中国飞机空气动力学的主要开拓者之一;60年代,他出任“歼8”飞机副总设计师;70年代,顾诵芬攻克了超声速飞机的方向稳定性等难题,保证了“歼8”飞机定型;80年代,他出任“歼8Ⅱ”飞机总设计师,并运用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使其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实现首飞……

国学熏陶下的航空专家:“国家不强起来,没办法生存”

今年87岁的顾诵芬出生于江苏苏州的一个书香世家,其父顾廷龙不仅是有名的国学大师,书法造诣颇深。但年幼的顾诵芬却并未选择继承家学,而是转身投入了我国的航空事业。

“都是因为日本人的炸弹”,顾诵芬一边回忆自己7岁时经历的第一场日军轰炸时一边感叹,“那是1937年7月28日,日军的炸弹投放到距离我家最多不到两千米的二十九军驻地,那个声音跟震动我到现在还印象深刻。”

也正是这颗童年时期引爆在他生命中的炸弹,让顾诵芬意识到“国家不强起来,那是没办法生存的”。

1951年,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毕业的顾诵芬被分配到了国家新组建的航空工业系统,开始了他为之奋斗至今的航空事业。

从修理到制造:“必须把中国人自己的飞机造出来”

新中国成立后的航空工业还处于初创时期,主要任务是修理苏联支援的各型飞机,但飞机的设计却始终掌握在苏方手中。每天埋头于复制图板、翻译苏联图纸的顾诵芬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为国家设计自己的飞机”。

1956年,顾诵芬如愿调入当时成立的中国首个飞机设计室,开始“歼教1”的设计。他回忆,由于条件有限又缺少经验,这支年轻的团队面临着诸多难题。为了找到更多的资料,顾诵芬骑着自行车频频来往于安定门与北航之间,颠簸在尚未修建好的路上,无论晴雨;而在那个没有复印手段的年代,碰到有用的图纸他就一张一张亲自描下来;缺少测量的仪器,顾诵芬就和同事们一起去医院收集废针头,自己组装。

最终,我国第一架自行设计的喷气式飞机在1958年7月完成首飞,从设计到首飞成功,“歼教1”只用了一年零九个月,其速度之快,在国外也罕见。

其后,顾诵芬又开始着手设计超声速飞机,面对来要数据的各个系统,为了得出最精确的结论,顾诵芬只能不断地找资料、不断地计算载荷、一遍又一遍地发通知更改方案,专业组的同事们因此积累了不少怨气。时值“大跃进”,这些怨气变成了铺天盖地的大字报,砸向进退维谷的顾诵芬,即便如此,他还是“硬着头皮”顶着压力前行。

如今回忆起来,顾诵芬打趣自己当时是在“匍匐”前进,“一边在地上爬,往前走,一边挨人家揍。”

从青年到耄耋:“始终要把国家放在第一位”

1983年,顾诵芬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5年,因“歼8”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8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01年,因“歼8Ⅱ”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因《现代武器装备知识丛书》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但无论是回首往事、谈及当下还是展望未来,顾诵芬都很少提起自己的荣誉和学识,他强调的最多的两件事始终是“个人名利不能放首位,要把国家放在第一位”和“要学习,要创新,要关注世界动向”,而这位老人也始终都在身体力行地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虽然早已步入耄耋之年,顾诵芬还坚持每天到办公室办公,坚持浏览各国航空领域的动向并推荐给相关的同事。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次我到单位,都会发现顾老已经来了。”

此外,顾诵芬对他们的工作也十分关注,他会留意每一个细节,会苦口婆心的教育大家即便事小,也必须认真对待。

从工作到生活,这位将全部心血都倾注于祖国建设与航空工业的老人,始终在用自己的言行实践着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与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