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文化公园

中国网4月24日讯 清晨,在河北省廊坊市文化公园内,阳光优雅的落在草坪中,映在湖面上。早起晨练的市民,或漫步在绿荫小径,或流连于郁金香花海梯田,有的练太极、有的习书法……好一幅城市悠闲生活的画面。“我家就住在公园对面的那栋楼上,这两年,亲眼见证着公园的千变万化。不用专程去旅游,出门就是风景!”市民董贺忠幸福地夸耀。

在廊坊市,市民出行有免费公交车、休闲娱乐有免费公共文化场馆、办理业务窗口单位服务快捷高效,如果需要帮助,贴心志愿者无处不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让广大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近年来,廊坊市按照“尊重百姓意愿、突出百姓主体、创建成果百姓共享”的原则,全面推进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不断提高文明城市创建水平,大力整合各类资源,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我们始终把‘为民创建’作为根本宗旨,以‘群众需求’为标尺,用“人民满意”来衡量,持续提高城市建管水平,进一步建设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的文明城市,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市委书记、市文明委主任冯韶慧说。

优化城市环境,市民“归属感”更强烈

位于广阳区和平路南端的金星道社区,建成年代久远,过去楼房老旧破损,路面坑坑洼洼,雨天积水成潭。2015年,廊坊对老旧社区进行改造提升,金星道社区居民的困扰得以解决。拓路、粉墙、绿化、亮化,拆除私搭乱建,新建文化小广场、成立专业“保洁队”、实施智能化物业管理,小区旧貌换新颜,实现了美丽蜕变。

据介绍,2015年以来,廊坊市共改善老旧小区108余个,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5.2万套,人民群众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廊坊市不但注重美化百姓家门口的环境,还注重让全市整体环境靓起来。为此,该市围绕市容环境治“脏”、公共秩序治“乱”、重点领域治“差”等方面,实行城市精细化管理,全面推行属地管理、门前五包、重点强管的模式,实施“两改一清一拆”(即,改造城中村和永久保留村,改造危旧住宅和旧厂房,清垃圾杂物和残垣断壁,拆违章建筑)、城市广告整治、环境卫生管理、污染综合防治、城市园林绿化等“五大战役”,累计清理垃圾和残垣断壁、拆除违章建筑21.35万平方米,拆除违规广告牌匾5000余块;城区核心区主次干道和辅路的单位面积尘负荷量控制在每平米5克和10克以下;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6.6%,人均公共绿地13.2平方米,城市“颜值”逐步提升。

“廊坊是我家,创建靠大家”、“市民文明一小步,城市文明一大步”,1500块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等八类公益广告和文明提示语,走街串巷亮“身板”,号召广大市民用实际行动为文明城市创建加分。

打造服务品牌,百姓“获得感”更真切

环境改善了,服务要跟上。廊坊市一手抓窗口单位服务管理,一手抓志愿服务阵地建设,着力打造特色品牌。

廊坊开发区行政审批局打造流水线式审批模式,实现一个窗口对外,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从根本上改变了行政审批多头管理的现状。

去年开始,廊坊市组织各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开展“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以“文明服务、诚信服务”为主题,在全市窗口单位组织开展文明行业、文明窗口、文明服务品牌和文明标兵评选活动,评选出一批文明行业、窗口、服务品牌,以先进典型为引领,促进文明行业创建向更高层次迈进。

今年3月以来,廊坊市以“访千楼万家 创文明城市”为主题,利用每周六持续开展的“星期六文明行动”。在全市11个街道91个社区和广场,活跃着来自市直、中省直驻廊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2000多名志愿者。志愿者们帮助社区整治环境卫生、关爱帮扶困难群众、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并协助社区居委会入户走访,搞好供需调查,促进邻里互助帮扶,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响应、热情参与。

走进康乐社区居民王世达家,对门的黄大爷正在仔细地帮邻居更换水龙头。今年78岁的黄学友,身体硬朗,乐于助人,是一名老党员。提到他,小区居民都会说:“有困难找老黄,大事小情都能帮。”黄学友是康乐社区“好邻居公社”的优秀志愿者。

去年,康乐社区探索建立了一个“好邻居公社”,一支多元志愿服务队伍,结合群众所需,开展“六送”暖心活动(送温暖、送健康、送法律、送教育、送文化、送服务),形成了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社区新风尚。

在廊坊市,“帮扶他人、甘于奉献”的雷锋精神无处不在。今年3月17日,该市举办的“廊坊好市民表彰命名活动”,张金山、陈明明、贾兵兵、刘佳伟、闫长河、常胜云、侯振国爱心团队等多位来自群众身边的先进个人(团队)获此殊荣。这些“平民英雄”、“草根英雄”的先进事迹选入廊坊好人善行功德馆,走进广大市民心中,成为全市竞相学习的好榜样。据了解,目前全市已成立各类志愿服务组织1800余支,共有4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8人当选河北省道德模范,103人当选“中国好人”。

廊坊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新闻发布会现场

城乡统筹发展,群众“幸福感”在升温

驱车驶入固安县林城村,只见整洁的村容、宽阔的马路,一望无边的油菜花田旁,孩子们正在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天空中各式风筝迎风飞舞,让人一时间分不清这里是景区还是乡村。

干净整洁的道路从城市延伸到农村;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民生保障标准全省最高,且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廊坊市在建设文明城市的进程中,始终把缩小城乡差距作为重中之重,城乡文明实现有效联动。

距离林城村不远的南王起营村,是远近闻名的花木种植村,有“京南花卉第一村”的美誉。村里发展花卉种植产业,走出了一条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富农之路。在推动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廊坊市不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涵育文明新风。漫步于南王起营村,你会发现这里文化气息浓厚,所有街道均以“银杏”、“樱花”等树和花来命名,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公益内容融入自然景观。在村入口、村中央及周边建有三处文化广场,体育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正在广场散步的村民田文英说,“现在城里人也都羡慕咱村里人的幸福生活,我们村不仅环境好,风气也很好!”

村民中心建有“善行功德榜”,上榜人物包括“中国好人”、道德模范、“最美廊坊人”及村街道德典型和好人好事,以榜样的力量涵养民风。村里还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实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统一管理制度,赢得了广大村民的认可和支持。

近年来,廊坊市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移风易俗理念深植其中,瞄准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目标,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深挖自然、文化、历史资源,让美丽乡村既有“颜值”,又有内涵。

建立健全机制,推动文明创建“常态化”

中国有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廊坊有梦,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多年来,廊坊始终坚定地走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道路上。2002年、2005年、2008年,连续三次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2011年、2014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并先后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等多项荣誉。

近几年,廊坊市不断建立健全各项机制制度,有效推动文明创建常态长效。由廊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对市容环境提升、市民素质提升、诚信建设、窗口创建等十一项创建工作进行组织、协调、指导,及时督促落实,进一步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文明委组织协调,党政部门各负其责,群团组织密切配合,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创城指挥部每周召开调度会,督导调度,坚持指导与检查相结合的原则,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解决,促进了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常态化。

“我们举全市之力、聚全民之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从促进市民长久幸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努力建设人民群众满意、幸福的文明城市。”廊坊市委书记冯韶慧说,廊坊市将以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勇气,瞄准目标奋力拼搏,不断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向深入。(张迪 孙亚安 马珉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