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与教育基金发展的中国路径”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中国网记者 郭泽涵 摄

中国网新闻4月16日讯 (记者张艳玲 郭泽涵) 4月15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与教育基金发展的中国路径”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与会嘉宾围绕中国教育基金事业发展路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4月15日,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靳诺和与会嘉宾进行深入交流。中国网记者 郭泽涵 摄

会议前,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靳诺围绕中国教育基金管理、创新发展和内部治理等问题和与会嘉宾进行了深入交流。靳诺肯定了学校近年来在拓宽筹资渠道、创新教育基金管理体制机制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希望人大公共治理研究院立足自身研究平台,博采众长,集思广益,进一步加强理论、模式方面的研究,注重与中国历史底蕴、捐赠文化、大学性质、捐赠基金发展阶段相适应,形成自身特色,构建教育捐赠基金发展的中国模式。”靳诺说。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表示,今年是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人大教育基金会将紧密这一主题策划、筹备一系列的活动,在筹款、项目的管理方面将发挥自身的优势,筹集更多社会捐赠,为学校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4月15日,财政部科教司司长赵路致辞。中国网记者 郭泽涵 摄

财政部科教司司长赵路指出,财政拨款、学费、贷款是带动高校筹资的“三驾马车”。他表示,捐赠文化不断地发展,民间的财富不断地积累,国家政策环境的激励,再加上慈善法颁布,开启了高校捐赠的新时代。

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赵建军指出,目前我国高校教育基金发展在治理结构、筹资渠道、资金管理、专业化程度与公共关系维护等方面有待仍进一步完善提高,面对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出的新课题,未来各高校应积极拓宽筹资渠道、汇集社会资源,深入推进相关领域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实现高校教育基金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他希望各位专家代表群策群力,谏真言、谋良策、出实招,为“双一流”建设和高等教育基金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4月15日,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洪成文发言。中国网记者 郭泽涵 摄

“要重视‘双一流建设’、‘学科建设’,讲座教授的个数显现出该学科的强弱。高校募捐要灵活、不受不好的制度的制约。”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洪成文说。

洪成文强调,实现捐款免税,拉近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是高等教育强国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王志成在发言中指出,要“修炼内功”、规范理事会的结构。她强调,建立工作小组机制,由校领导和基金会领导共同推进筹款项目。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比如建立财务年终的对账机制,年终会给学院一个反馈,这加强了预算管理的科学性。

“要打造执行团队的力量,加强筹集善款,项目策划、内部治理,以特色的项目提升公益的影响力。”王志成说。

4月15日,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赵文莉发言。中国网记者 郭泽涵 摄

“大学基金会是保障,捐资助教的激励性影响很大,捐赠正朝着公益性、非营利性方向发展。”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赵文莉在发言中说。她指出,某些港澳台慈善家的慈善理念更加纯粹,注重诚信,他们的见识、国际视野对我们的工作有一定引导作用。

赵文莉指出,设立讲席教授基金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和世界一流的讲席教授的建设还有很有很大差距,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与国际接轨。

讨论环节中,与会嘉宾对教育基金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此外,出席研讨会的专家围绕慈善法与大学基金会、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视野下的筹资募款、大学基金会公共关系、筹资影响因素等问题分别进行了专题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