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郯城县全力推行“农村移风易俗工程”,切实减轻了群众负担,让群众拥有了更多“获得感”。

“移风易俗”顺民心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群众生活日益富裕,婚丧嫁娶、喜庆活动中的大操大办、相互攀比、铺张浪费行为,屡禁不止,一些陈规陋习、封建迷信也沉渣泛起、愈演愈烈,广大人民群众反应强烈。因此,推行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净化社会风气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红白事中大操大办等陋习覆盖范围广,该县明确政府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主导"推手"作用。移风易俗能否真正落到实处,能否真正减轻群众负担,红白理事会是关键。

郯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霍连军介绍,该县全县805个自然村全部成立了红白理事会,乡镇制定了对红白理事会的考核奖惩办法,县里集中对805位会长进行培训,他们按照统一标准、流程和仪式,帮助群众全程操办红白事。这样就避免了相互攀比“烧钱”,减少了铺张浪费,也平衡了公众心理。

他介绍,为让移风易俗真正接地气,郯城县在丧葬改革上推广了两项新模式:首先以李庄镇青山社区为代表的“告别大厅”模式。告别大厅设有吊唁堂、厨房及餐厅,丧事均在红白理事会主持下统一标准在院里进行:还以郯城街道前八庙村为代表的建立公墓模式。该村投资30万元开垦荒山30多亩建成了集办丧、祭祀一体的村级公墓。

他还表示,郯城县要求2017年底前全县每个社区都要完成公益性公墓建设,按要求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公益性公墓,县财政每处奖补20万元。在这一奖补政策的撬动下,目前全县已建成郯城街道前八庙村公墓、马头镇玉带社区公墓等6处标准化公益性公墓,30个社区已完成公墓规划,近期开工建设。

政府引导倡树文明新风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郯城县坚持因地制宜,尊重习俗,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县里制定下发了《工作指导手册》,对全县移风易俗标准、要求等进行了统一安排部署,同时强调,移风易俗没有固定模式和标准做法,只要能推动乡风文明,减轻群众负担,就是可取的。

同时,该县还鼓励乡镇结合实际创新工作思路,创新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创造出接地气的鲜活经验。归昌乡专门设立移风易俗奖励资金,对各社区带头执行移风易俗工作的群众,每户给予1000元的奖励。高峰头镇集中一周,派员参加各村居红白理事会评选调整、章程制定、村规民约制定等全过程,确保“一村一策。”

2016年中秋节前夕,胜利镇贸易庄村76名70岁以上的老人在村里领到了孝心月饼和110元的“孝心养老金”。在该村,70岁以上老人的子女每年缴纳一定比例的养老资金作为“孝心养老基金”本金,连同社会捐助及村里补贴列为“孝心基金”专款,老人每年可领取1200元左右。

该县还在庄户剧团中比赛选拔出了24个移风易俗节目,赴全县15个乡镇巡回演出,让群众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教育;乡镇、村街两级充分发挥宣传车、文化墙、宣传标语等宣传阵地作用,大力传播公益广告和宣传标语;印发《致全县党员干部一封信》,提出“五个带头”“六个严禁”要求,大力倡导党员干部争做文明新风的积极倡导者、主动传播者和自觉实践者。

该县还将移风易俗纳入对各村科学发展考核,采取专项督查和重点督查两种方式,每年两次调查暗访,成绩在全县排名并在媒体公布,同时曝光负面典型。对违反规定的党员干部,按有关规定处理。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经过集中宣传引导,文明节俭之风日益盛行,马头镇计生办主任刘振波苦心劝阻亲属丧事简办,郯城街道梅岭齐村80多岁的老党员张学进临终立遗嘱要求丧事简办,李庄镇新河社区蒋庄村杨元艾老人去世后,其亲属向村里主动要求按照标准简办……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让古郯大地处处劲吹文明风。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