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期间,出行、回家行色匆匆,不少人会随手丢失一些物品,近日,在重庆火车北站,一位来自湖北的张先生将一个公文包遗失在了候车室里,而工作人员捡到公文包后试图联系张先生的时候,却被当成了骗子。(据中央电视台)

针对这个最近引人关注的公共事件,我曾看过一篇《最难应对的是不相信》的文章,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国民不相信运动”,指出在诸多的舆论热点或公共事件的背后,有这样一个“公式”:不信,不信,就是不信。

这也得到一些网友的认同,其间多次出现了“‘老百姓’成了‘老不信’”这句话。开始我还以为是这事件引出来的,但网上很多文章里都曾出现过这一热词。这种“雷同”现象说明:客观现象作用于人脑,大家同时思考同样的问题,发生相同、相似的感受,并提交类似的思索结果,而较准确集中、归纳了公众感受的新词汇和新生流行语,则会迅速引爆大家的共鸣。

近日被热议的“铁路人执着寻失主,却被失主质疑”这就是个“不相信”的典型事例,好心铁路人拾金不昧,千方百计寻找失主,却被误以为“骗子”。被问起主人公杜巍为什么做了好事被误解,还要继续坚持时,他说:“是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才造成了失主那样过度防范的反应。”杜巍表示,自己并不会介意失主的做法,可能是由于媒体上各类诈骗的报道太多了,让老百姓都成了惊弓之鸟,他希望他自己的“不放弃”能维护住铁路部门与旅客之间的那份信任。

失主张先生说:我相信,很多跟我一样的普通人,确实是少了一些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但是,这个信任,不是我们自己想要丢掉的,是“被丢失”的。但今天铁路工作人员杜巍他用实际行动让我又把这份信任找回来了,这个社会还是好人多。

的确,如今社会正在承担因不信任而带来的代价,因为不信任,人际交往成本上升,人与人之间的误解加深,很多助人为乐行为也变成牺牲品。但正是因为到了这种“信任危机”时刻,大家更不能为了所谓的“安全感”而严防死守,自我保护,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句话用冷漠表现的淋漓尽致。如果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被一点点吞噬、丢失。那么处在这样一个冷漠、无信任的环境里,人们都会变成一粒粒孤独的沙子,他人既是炼狱。

还好,杜巍没有因为“信任危机”退缩,主动成为了“信任守护者”。他说这种“拾金不昧”是他们铁路人的本能和下意识,火车上列车长或是列车员拾金不昧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但也恰恰是这份“本能”让公众看到了铁路人们的优秀品德和素养。

“一千个‘不做’的理由,也抵不上一丝‘要做’的勇气”。的确如此,“拾金不昧”的铁路人杜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拾起了“丢失的信任”破解了“国民不相信运动”,他的行动比一万个用文字痛斥“信任危机”却现实中无所作为的空谈家可敬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