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中国经济这几年一路走来,充满了风险和挑战,收获了成功和喜悦,成为了全球经济稳定的“压舱石”、全球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日益重要作用。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习近平主席的带领下,立足当代国情和发展实践,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经济理念,为经济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政策指引。习近平主席治国理政的经济理念可以大致归结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为中心、增进人民福祉,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发展经济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并从中创造新的增长点,提高长期增长潜力。
二是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几年前,习近平主席作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动能转向新的增长动能。新常态是理解中国经济的一个大逻辑和一系列政策的起点。
三是坚持新发展理念。针对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产生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习近平主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创新,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注重解决发展的内外联动问题;共享,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以新发展理念为导向,中国把打造一个有效的市场和一个有为的政府紧密结合起来,正在推行一系列重大改革。
四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中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必须克服重大结构性失衡,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因此,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经济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为此,中国确立了五个方面的政策性支柱,可以说是用“五支枪打一只鸟”。改革是强大动力,推动着经济增长。近年来,中国通过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创新驱动发展、能源革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等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了经济逐步转型和持续增长。
五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习近平主席提出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从政策主体和政策效果两方面对中国经济发展进行科学引导。政策主体上就是宏观政策要稳,政策效果上就是市场预期要稳。要在稳的前提下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稳和进要有机统一、相互促进。
各位朋友,中国对自己有着强烈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全球有识之士大多已从中国发展中看到了“中国崩溃论”的崩溃、“历史终结论”的终结。但是,中国不因自信而自满,不因自满而停滞,而是力求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尤其是对人类有所贡献。93年前,孙中山先生说:中国“还要对于世界负一个大责任”。61年前,毛泽东先生说:“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31年前,邓小平先生说,中国“可以为人类做更多的事情”。现在,习近平主席说: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遵循先辈和领袖的教诲,中国人民有所思,当今中国,还能给人类做哪些贡献?习近平主席说:“中国人历来主张‘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当今中国,改革全面深化、经济持续发展,政治安定团结、社会和谐稳定,民生不断改善、人民安居乐业。改革、发展、稳定,正是当今世界急需的“必备品”,同时也是当今世界稀有的“奢侈品”。因此,中国将无私贡献自己的成功经验、行动方案、各种力量,积极促进国际社会携起手来,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原则,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大力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坚决摒弃单边、独占、排他行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构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舟共济、命运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把我们这个星球建设得更加和平、更加繁荣。
各位朋友,我所任职的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推进中外媒体交流合作。今后我们将与各位同仁继续共同努力,积极为中瑞媒体交流合作提供更多便利、创造更好条件。
中国有句俗话,叫“百闻不如一见”。欢迎大家多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多与中国的媒体对话交流、开展合作,在互动往来中加深了解、增进友谊,共同推动中瑞关系更好发展、更加繁荣!
谢谢大家!